详情

2023年中国5G发展大会|5G应用技术及产业发展论坛举办,开启5GInside品

来源:中国信通院CAICT2023/11/4 8:43:03108
导读
2023年10月20日,5G应用技术及产业发展论坛在2023年中国5G发展大会期间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5G应用产业方阵联合主办。
  2023年10月20日,5G应用技术及产业发展论坛在2023年中国5G发展大会期间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5G应用产业方阵联合主办。本次论坛由5G Inside、5G行业虚拟专网和5G应用解决方案三个重点环节组成。国内200余名业内专家和企业代表出席。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中国信通院副院长王志勤出席本次论坛并致辞,中国信通院首席专家续合元主持论坛。
 
  闻库表示,我国5G行业虚拟专网数量超2万个,5G应用在重点行业实现方案级别规模复制,解决方案已成为跨界融合的“纽带”和“价值彰显点”。建议依托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5G应用产业方阵等组织构建跨行业融合5G应用标准体系;通信产业应联合工业、电力等行业合作伙伴构建“标准制定+实验室技术验证+外场适配验证”的标准落地体系;推动5G融合技术产品攻关,实现5G轻量化模组、融合终端等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加速5G-A商用进程。
 
  王志勤指出,我国已初步构建以5G行业终端、网络、应用解决方案为代表的5G融合产业体系。行业终端的价格也由千元级下探到百元级,5G行业虚拟专网逐步从“补充网”向“打底网”转变,5G应用聚焦高价值场景,并逐步渗透到重点行业的核心生产环节。为进一步推进5G应用技术及产业的持续发展,建议跨界联合推动5G融合技术迭代升级,保障5G应用规模化和进入行业核心环节;鼓励通信企业联合行业龙头企业等开展5G Inside活动;创新联合标准制定机制,构建终端、网络、解决方案及安全的一体化标准体系。
 
  在5G Inside环节,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健、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物联网事业部首席产品官李凯、中国电信物联网开放实验室总监王志成、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帅丹、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RAN首席架构师姚强、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数字芯片设计中心副总工程师赵旭、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马涛、紫光展锐工业电子事业部5G产品总监何五红,高通无线通信技术(中国)有限公司陈卓进行了主题演讲,从技术、产业、标准、生态、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分享。
 
  在5G行业虚拟专网环节,天翼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智联5G物联网产品线总监左绘、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5G专网产品部副总经理刘源、中国联通5G专网产品首席专家宋国梁、华为全球技术服务部ICT一体化集成部部长魏鹏、中信科移动解决方案总监崔士津进行了主题演讲,对5G行业虚拟专网的最新动态进行分享。
 
  在5G应用解决方案环节,宝信软件(武汉)通信事业部副总经理陈巍崴、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产业数字化方案行业总工沙远洋、上海山源高级产品经理梁天恩、中电科普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G事业部解决方案总监谭云婷分别作主题演讲,就5G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方面的焦点议题进行分享和探讨。
 
  为进一步丰富5G行业终端产品形态,推动行业终端5G升级,持续扩大5G物联网连接数,来自中国信通院、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华为、中兴、紫光展锐、鼎桥、北京智芯、通则康威、浙江大华12家单位的倡议代表发起了“行业终端5G 升级(5G Inside)共同倡议”。中国信通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无线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5G应用产业方阵行业应用组主席杜加懂针对行业终端5G Inside品牌活动进行了宣讲,开启品牌活动。
 
  在成果发布环节,杜加懂预发布了《5G行业虚拟专网评估体系》,通过企业业务画像形成企业业务模型,对5G网络各环节进行评估,提供面向行业的5G虚拟专网的评估规范;此外还预发布并解读了《5G应用解决方案成熟度评估体系》,后续5G应用产业方阵将持续推进5G应用解决方案成熟度评估工作,助力成熟5G应用解决方案的规模化复制及推广。
 
  本次论坛对5G行业终端、行业虚拟专网、应用解决方案等多方面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为产业各方的交流互鉴提供了平台,进一步助力5G技术及产业繁荣,助推5G应用规模推广,为赋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奠定良好基础。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 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