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工信部金磊: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是推动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

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2023/9/29 8:31:11106
导读
近日,“光伏(储能)产业供需论坛”在安徽滁州圆满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处长金磊在大会上指出,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是推动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各行业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支撑,也是我国为数不多取得国际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
  2023年9月21日,由滁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的“光伏(储能)产业供需论坛”在安徽滁州圆满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处长金磊出席会议并致辞。
 
  金磊处长在致辞中指出,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是推动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各行业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支撑,也是我国为数不多取得国际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相关产业发展,做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工信部电子司也在积极贯彻相关的部署,在统筹规划、行业规范、创新应用、产业协同、供需对接、标准制定、国际合作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在“双碳”目标的战略引领和业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我国光伏、新型储能产业都在蓬勃发展,总体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2023年上半年,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均保持了60%以上的增长;光伏出口超过290亿美元;全国锂电池上半年产量超过400GWh,同比增速超过43%,其中储能型锂电产量超过75GWh。技术水平方面,国内产业加速升级,包括TOPCon电池、钙钛矿电池也在加快产业化进程,已经量产的光伏电池转化效率和组件效率也在持续提升。从锂电领域看,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大容量、长寿命安全的电池包括纳电池也在加快突破,新型光储融合一体化发展的态势和相关解决方案也在持续创新优化,这些都是我们来之不易的成绩。
 
  金磊处长强调,需要看到,相关产业在保持稳定运行和高质量发展方面仍然面临着深层次的矛盾和挑战,包括对供需失衡的担忧,相关的不匹配确实有所显现,行业阶段性的剧烈振荡时有发生,另外国际经贸竞争态势也在加剧,我们的前瞻性创新布局也有待加强。此外,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等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目标对光伏、锂电池以及新型储能等产业也提出更高要求,这些都需要全行业通过持续创新、转型升级、优化路径等提升发展质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要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侯变化全球治理。这对我们推动光伏、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金磊处长表示,下一步,工信部电子司将会同有关方面深入研究,持续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持续提升行业供给水平。持续实施《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等政策,同时加快研究制定锂电池等新型电池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产业优化布局、有序发展和全面协同,保障高质量的产品供给。
 
  二是持续支持行业融合创新。深入实施《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要统筹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推动太阳能光伏、新型储能产品、重点终端应用、关键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发展,实现三个融合:比特和瓦特的融合、信息流和能量流的融合、硅基文明和碳基文明的结合。
 
  三是持续推动扩大市场应用。加快实施《电子信息制造业2023-2024年稳增长行动方案》,依托技术、产品、商业模式等创新,促进光伏、新型储能产业与各应用领域融合发展。支持举办全国能源电子创新大赛和能源电子产业大会、智能光伏试点示范等一系列举措,培育壮大应用市场的新兴增长点。
 
  四是持续完善产业生态体系。继续落实好《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和《关于做好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稳定发展工作的通知》,提升相关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韧性,修订光伏、锂电池等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同时加快光伏组件回收、光伏碳足迹、锂电池碳足迹等体系研究和平台建设。
 
  五是持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在今年已召开中国巴西光伏高层次对话交流会、中国东盟能源电子新兴产业论坛等基础上,坚定不移加强国际交流,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建立双循环发展格局,统筹推动相关产业“请进来”和“走出去”,促进人才、技术、标准、资本、市场等合作。

       原标题:工信部金磊: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是推动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 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