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联合出台了《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方案》,明确每省可自愿申报不超过一个县域。文件中频频提及生物质能应用,明确将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项目建设,并在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推广热电联产、大型
生物质锅炉等集中供暖模式。
由此可见,生物质能在本轮能源革命中被赋予了重要使命。而现实情况是,尽管广大农村地区秸秆、农林固废等储量丰富,能够得到有效开发利用的部分却并不多。据统计,全国农林生物质整体利用率尚不足10%,最终被用于发电的部分更是少之又少。因此,生物质能发电发展至目前依然难摆脱“小众”标签。
难进现货交易大门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代表建议进一步扩大电力现货交易试点范围,将生物质发电纳入,明确生物质发电存量项目参与现货市场电量,并维持原有补贴强度不变。他还表示,应鼓励生物质发电项目进行技术改造,在推广初期建议各地采用“保价保量”方式鼓励生物质发电项目自愿进入电力现货市场。
这一提案背景是,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自治区、市)的
新能源可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青海、云南、新疆等地新能源市场化比例超50%,但允许参与现货市场交易的并不多,尤其是生物质发电,且普限制在中长期交易。
直至2021年,吉林省在《吉林省2021年度非市场化电量分配方案》明确表示,农林生物质发电和垃圾
发电机组不再实行全额保障性收购,在规定的非市场化电量外,超额电量参与市场交易。国内生物质(农林生物质和垃圾)发电电量推向市场上才出现了零的突破。今年2月,新疆在2023年电力市场化交易方案中,提出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发电企业可视为火电企业参与其中。
也正因如此,业界才一直有观点认为,尽管国内生物质能发展潜力较大,但其“小众”的特征仍会维持很久。
CCER打开发展机遇
由于生物质能通常来自城市垃圾、工业废料、固体生物质、沼气和液态生物燃料等,主要来源于各类废弃物且成本相对较低,在更易获得的同时还兼具了降碳功能。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各种电源平均碳排放强度,生物质能用于发电,其碳排放强度仅为18克CO2/千瓦时,相当于燃煤、燃油和燃气的1.8%、2.1%和3.8%。
“十三五”以来,未来加快推进农村废弃物回收及生物质能发展,国家层面出台了多项法律和政策,在“双碳”相关顶层设计文件、五年发展规划均有提及。不过,农林生物质整体利用率偏低情况仍未得到有效改善,农林生物质收集贵、处置难、影响村容村貌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于是,九州集团董事长在全国两会期间提议称,国家有关部门可以优先将生物质发电减排项目第一批纳入CCER市场,以缓解生物质发电项目的生存压力,缓冲补贴拖欠问题,促进行业良性发展。他认为,生物质发电减排项目纳入CCER市场后,通过碳市场和碳交易可以获得额外收入,可以更好的保证项目现金流,维持项目运行,也为国家有关部门解决存量发电项目补贴拖欠问题留有缓冲。
对于目前面对较大生存压力的生物质能发电行业来说,这未尝不是一条可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