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23年3月28日),生态环境部举行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主题为“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扎实推进蓝天保卫战”。
摘要:发布会介绍了大气污染防治十年的成效,同时回答了9个问题,分别关于一季度空气质量较差,企业在大气治理的主体责任,沙尘对优良天数比例的影响,重污染天气的应对,大气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行动,以更大的减排量来抵消不确定性以及移动源“五大行动”,钢铁超低排放改造的进展,噪声污染防治工作。
一、大气污染治理10年取得巨大成效
就数据上看,PM2.5浓度下降了57%,重污染天数下降了92%,二氧化硫浓度达到了个位数,二氧化硫排放量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了85%和60%。同时几组重要的数据:燃煤锅炉从52万台下降到现在不到10万台,农村散煤治理3500万户;2022年底,全国一共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钢铁是3亿吨,钢铁的企业数量减少了20%左右;“劣币驱逐良币”的“散乱污”及集群6.2万家;已经完成2.07亿吨粗钢产能企业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中央财政大气污染防治资金累计下达了2000多个亿。
措施上来看,除了顶层设计的支持,我国还持续推进能源领域的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强力推进传统产业的结构优化调整,大力推进交通领域的绿色转型,积极稳妥实施重点行业超低排放等治理工程,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解决跨区域长距离的传输问题,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大气治理等。
二、沙尘暴和一季度空气质量
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一季度的空气质量形势确实是不容乐观,无外乎还是排放和气象两方面的原因。
气象方面,一个是两会期间的升温过程,一个是近期的沙尘暴现象,是比较客观的特殊的气候表现。据悉,截止到3月26日,沙尘导致全国优良天数比例损失了5.4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的比例增加了1.2个百分点。科研人员还预计,今年会是一个沙尘的大年。
排放方面,经济活动的重启会带来自然增长,同时也有一些地方违法违规排污。对此,“一方面,要发挥生态环保对经济的支撑保障作用,支持服务保障好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坚守生态环境保护的底线,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三、大气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行动
顶层设计方面,2022年生态环境部出台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严控增量方面,国家大气污染物防治重点地区严禁新增钢铁、焦化、电解铝、水泥等产能,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并且强调了重点地区新建的涉煤项目一定要实行煤炭等量替代;治理方面,坚持发展非化石能源与煤炭集中清洁高效利用并举,推行钢铁、焦化、烧结一体化布局,加快推进公转铁、公转水、油改电、油改氢能等。
此外,发布会还反复提到,以更大的减排量来抵消不确定性,其中包括经济增量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气候异常带来的不确定性。
负责人表示,“目前即使反弹也是在浓度非常低的情况下反弹,在国际上都是很正常的波动”,测算的减排量还是比较充足的,虽然气象条件仍有不小的不确定性,但是以更大的减排量来冲抵经济增量和气候异常带来的不确定性的信心还是有的。
四、针对移动源的“五大行动”
即推进公转铁行动、柴油货车清洁化行动、非道路机械综合治理行动、重点用车企业强化监管行动和柴油货车联合执法行动。
目前,全国机动车是4亿多辆,其中柴油货车2000多万辆,我国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还是高位,机动车等移动源的排放量已经成为我国氮氧化物排放量的第一大来源。所以,还将继续淘汰国三老旧车、高排放车辆,推进开展港口码头、船舶油气回收,严厉打击柴油货车尾气排放的蒙混过关和违法行为。
五、钢铁超低排放
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2.07亿吨粗钢产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并公示,4.8亿吨粗钢产能已完成烧结球团脱硫脱硝、料场封闭等重点工程改造,上述产能占全国总产能三分之二。今年头三个月,又有约4000万吨粗钢产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
全国钢铁产能集中的10个城市PM2.5浓度平均下降24%,优良天数比率平均上升7个百分点。下一步,对钢铁超低排放总的要求是,时间服从质量,统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六、噪声污染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全面升级噪声监测网络,预计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全国地级及以上的城市建成3800多个自动监测站点。同时加大噪声监管执法力度,计划用3—5年的时间,完成涉及噪声污染的28万余家工业企业的排污许可证核发,以及近210万家工业企业排污许可登记。最后,细化社会共治举措,鼓励社区居民自我管理、优化噪声纠纷解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