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云南省发布《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实施方案(试行)》;
9月,辽宁省开展典型区域农业面源污染调查评估工作;
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在9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开表示,力争至2025年,全省农业面源污染得到初步管控,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由来已久,如何高质量推动面源污染治理是解决这项问题的破题关键。
提高农用资源回收补贴标准、加强宣传引导、强化监督管理等自然是能够发挥一定积极作用的,但从更高层面来看,打好污染治理工作的基础是首要任务。监测是污染治理的首要环节是毋庸置疑的,也即监测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解题关键之一。
目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源头防控压力大,起步较晚、投入不够、欠账较多,外加环境保护亟待提速的双重施压,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排查成为了当务之急,因此,基于农业面源污染的环境监测手段与评估方法逐渐增多。
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监测平台的“前方主攻”,还有预警监管平台的“后方防守”,也不乏出现了符合农业面源污染特性的新的污染监测技术。除了遥感监测技术外,还有关键污染指标动态监测技术、结合物联网与5G技术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监测系统等等皆成为了“新晋”监测之星。
在9月末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实施进展情况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我们可以看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据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农业产地环境保护能力正稳步加强,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6年负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6%,耕地质量平均等级达到4.76。
而为进一步规范与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评估工作,重点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近日发布的《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监测评估实施方案(2022—2025年)》再次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与评估工作做出具体部署,并提出到2025年年底,全国至少要完成173个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区的监测工作。
该文件还对污染监测与评估的总体内容做出了细节规定,包括监测方法、监测点位布设要求、监测指标与频次等,值得反复推敲研读。
随着农业面源污染监测评估工作进一步走向标准化与系统化,农业整体污染情况初步掌握,下一步,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将进入控制与治理的高峰阶段,届时,农业发展将实现绿色生态化的大转变。
原标题: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告急,监测评估冲上“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