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功发射一箭十六星#的消息成功空降热搜,我国作为航天大国的实力随着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得到了432次的力证。更值得一说的是,16颗商用卫星将为我国光学遥感影像以及气象观测提供进一步的数据支撑。
首先,来认识一下这16颗“吉林一号”卫星。
没错了,从名称上就能看出,这次有10颗高分辨光学遥感卫星,低成本、低功耗、低重量、高分辨率。其中,高分03D35-41星(眉山“天府星座”)是中国首个以智慧城市为主题的卫星星座,42星(河南一号)致力于提升河南省卫星遥感监测预警能力,09星(西安航投一号)利用“GIS+遥感+大数据”针对环保、林业、水利等提供解决方案,43星(浦银一号)针对国土资源监测、智慧城市建设、林业资源普查、生态环境监测等。
另外,6颗红外星将广泛应用于气象预报、搜索跟踪、火点监测、大气探测等方面。
看,这一堆“星星”跟环境的关系密切,而其实我们刚刚有一颗“句(gōu)芒”入列,用于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陆地生态和资源调查监测、国家重大生态工程监测评价等,也宣告我国碳汇监测进入天基遥感时代。看来,这“遥感+环境监测”的队伍在不知不觉中就扩大了。(回顾:【“句芒号”入列!我国首颗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发射成功!】)
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完成遥感监测(含黑烟抓拍)点位建设2956个,助力精准治污。目前,“遥感+环境监测”普遍用于大气污染监测、矿山修复监测、黑臭水体监测、固体废弃物监测、移动污染源监测(包括尾气遥感检测)、气象预报监测、自然保护地监测等各个领域。
自上个世纪开始,我国卫星遥感环境监测在40多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和方法,近几年国产卫星型号、载荷和遥感监测应用等各项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毫无疑问,遥感监测能“有效促进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创新应用上下贯通”,这也是我国大力发展和支持发展遥感环境监测的缘由。
自2012年起,我国就启动了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编制和发布工作。2021年,报告形成了4个专题,并且更加关注水质污染、粮食自给等问题,为应对气候变化、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信息支撑。
相信,随着更多遥感卫星升空“组网”,环境监测能力的“空天地”全线提升,将展示出更精准全面的数据图。
原标题:#中国成功发射一箭十六星# 环境监测锁定完美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