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土坑酸菜”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被工人直接穿着拖鞋甚至光着脚踩来踩去的酸菜,已经被丢上烟头等杂物的酸菜,最后可能变成方便面里的料包,或是作为单独封装的食材原料,进入消费市场,食品安全问题属实令人堪忧。事情被爆出来后,以插旗菜业为代表的多家上游生产企业进入停业整顿期。如今,情况是否真的有所变化呢?
据悉,近段时间以来湖南华容县因“土坑酸菜”事件被按下“暂停键”的芥菜加工企业中,已有十余家通过验收并陆续复工复产。其中,插旗菜业及相关负责人在完成548.8万元的罚款缴纳以及整改验收后,早在4月下旬就开始逐渐恢复生产。经过这番“风雨”后,可以看到当地主要进行着两方面的整改。
一是加快建设标准化的腌制池。近日,华容县人民政府印发《华容芥菜原料标准腌制池建设三年实施方案(2022-2024年)》,提出加快芥菜原料标准腌制池建设,实现芥菜产业转型升级。方案指出标准腌制池三年建设任务,其中2022年计划建设16万立方米,2023年分别建设10万立方米、4万立方米,明后两年建设任务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计划三年新增腌制能力30万吨。
同时,方案中还明确了腌制池的建设标准。如腌制池内壁须采用环氧树脂等食品安全工艺,池底预留污水收集孔;腌制区域内配套循环道路,按需配备地磅设施、污水处理设备或污水收集池、通风设施等安全防护措施等。面向从业主体担心的成本上升问题,方案还提出,将通过财政奖补、金融支持、用地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推进标准化腌制池落地。
二是利用现代化手段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管。在华容县,针对事件曝光前已经进入土坑腌制的酸菜,当地监管部门已在农田等重要节点安装了摄像头,着力实现对土坑酸菜腌制过程进行监督管理,避免出现有人在土坑中抽烟等情况。
酸菜作为一种发酵菜,在传统工艺下有着制作周期长、品质不稳定、成本居于高位等特征。随着现代生产工艺的不断发展,研制适宜的发酵剂、打造高标准的标准化腌制池,实际上已经能够为酸菜生产提供更为高效的模式。但据早前披露的相关消息,可以看到标准化的生产确实存在,但由此得出的酸菜大多供给国外,进入国内消费市场的则是我们看到的“脚踩酸菜”,这样的双标显然让人十分愤怒。
究其原因,目前国内对食品安全的惩治力度过轻,生产主体大多不当回事。反观国外,动辄十万元左右的罚款,敲响了食品安全警钟,反推食品生产走向规范化。因而在面向一些食品安全事件时,不少专家也表示,加快制定和实施食品标准和技术规程,推进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建立与完善,提高相应的惩治力度是必要的。
与此同时,食品安全事件并不是一朝一夕动动嘴就能解决。尽管往后将有一批新的腌制池投入应用,但相对于发酵容器而言,毕竟规范化生产才是落实食品安全的关键;再加上更多标准、法律法规等落地还是需要时间,行业发展之路仍显漫长。作为消费者,我们还是希望业内能够真的给出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