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观念的转变驱动全谷物食品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在前段时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也明确指出坚持谷类为主的平衡膳食模式,每天摄入谷类食物200g-300g,包含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就市场来看,全谷物产业当下正迎来发展机遇,如何牢牢把握住呢?
这两年,在国家节粮减损的号召与人们健康营养的需求转化下,精亮白的精制粮一度被诟病,全谷物及其制品反而成为市场上的一类“香饽饽”。
全谷物的概念一般是相对精制谷物而言。其可以指保留了完整谷粒所具备的胚乳、胚芽和麸皮及营养成分的谷物,品类上主要涉及到玉米、燕麦、荞麦、小米、藜麦、小麦、黑米、紫米等;也可以指经过碾碎、破碎或压片等加工后得到的谷物产品,例如糙米饭、燕麦饭、杂粮饭、全麦面包、全麦面条、即食燕麦片、混合谷物粉等,随着人们对全谷物的消费需求增长,全谷物食品百花齐放,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不过,据早前发布的《中国消费者全谷物认知状况报告》,虽然人们大多形成了全谷物更健康营养的认知,但由于全谷物本身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范围,人们对全谷物往往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这就导致全谷物有市场,但是多以全麦面包、即食麦片消费为主,整体上全谷物的消费力并不算高。再加上随着全谷物食品越来越多,消费者或是难以抉择如何选到有价值的全谷物产品,或是对此类食品的口感、食用方式等存在疑虑,都使得产业需要在发展中寻找改变,在改变中更好地贴合市场需求。
一方面,全谷物在生产加工中更多地保留了谷类食物原有的元素,在口感上相对会更粗糙一些,精深加工环节也面临一定的难点。无论是从让消费者感到适口出发,还是要在生产价值与营养间实现平衡,都得从生产技术上多下功夫。
笔者注意到,这些年业内在推动全谷物食品开发过程中,有研究项目集中于采用脉冲强光技术、生物酶解技术、益生菌发酵等技术,催化全谷物发芽、熟化,从而改善全谷物食品口感、留存活性物质,增强全谷物食品生产的工业化水平。还有研究项目围绕全谷物食品生产所用到的加工设备“做文章”,致力于应用超细粉碎技术加持,打造无渣排放的全谷物生产线,提升原料利用率、增强经济附加值。
另一方面,统一标准、规范的缺乏,对于产业发展或是消费者来说都存在很大的影响。尽快对全谷物食品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制定与规范,是促进上中游生产加工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这也将有利于改变消费者对全谷物及其制品存在认知误区的现状,推动全谷物及其制品市场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健康、营养是近些年食品消费中的关键词,全谷物及其制品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面向当前这一品类消费中存在的“知行不一”的情况,加快技术革新、产业优化升级与标准法规的形成,是行业产业长远发展的关键方向。
原标题:全谷物有市场但消费量少?技术革新将为破解难题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