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海外智能供水计量改革如火如荼国产智能水表走出国门

来源:仪表网2022/3/28 10:07:32115
导读
随着全球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迁移,预计到2030年将有超过50亿人口居住在城市。水资源短缺和高需求逐渐成为市政和水务公司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因此采用智能水表来确保供水持续安全正成为监管机构和水务公司的关注焦点。
  当前,受到全球水资源短缺影响和“智慧城市”项目发展,智能水表需求规模也随之得到增长。一方面智能水表能够帮助水务公司有效管理管网减少水损和提高运营效率,另一方面也帮助终端用户准确计量用水量,在住宅、商业及工业等领域正逐步替换传统水表。
 
  据权威机构预测,智能水表基数到2022年将达到12亿,超过智能电表和燃气表的安装量。低功率广域网技术以及蜂窝和非蜂窝连接解决方案的推出,特别是在欧洲和亚洲,将进一步推动水务公司将智能计量整合到组织工作流程当中。
 
  国内利好政策不断,智能水表增长空间大
 
  近些年,我国先后出台了与水表产业关联度较高的多项利好政策,2019 年国家多部委联合发布了《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和《〈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分工方案》等纲领性文件,明确到2020年全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要控制在10%以内的主要目标,节水效果初步显现;到2022年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初步建立;到2035年全国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计划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另外,国家大力推行“两化融合”政策,为配合国家整体信息化战略,业内企业结合“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等政策,正积极帮助水务企业推进信息化改造。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推动智慧供水领域的范例工程成功落地,并加快商用及推广步伐。
 
  目前,我国的水表行业正在由机械式向智能化转变,一方面是由于2013年之后,智慧水务、水资源管理等相关政策密集出台,提高了市场关注度;另一方面,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近几年的普及也推动了水表产品的更新迭代。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18-2019年期间,我国智能水表的市场渗透率在25%左右,传统的机械式水表仍占据约70%的市场份额,智能水表的增长空间非常大。
 
  国产智能水表走向“海外”
 
  近年来,在中东、非洲等水资源极度紧缺的国家和地区,部分政府也在积极推动智能供水计量改革,对外采购进口智能水表,缓解用水供需矛盾。据海外研究机构TRITON发布的《中东和非洲智能水表市场2021-2028》报告显示,2021年中东和非洲智能水表市场规模为12169万美元,到2028年预计将达到21179万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14%。
 
  面对持续增长的海外智能水表市场,国内企业也积极参与海外国家水司的招标项目,并取得不错的成绩。比如2021年12月22日,苏三国际收到业主方巴基斯坦拉合尔水务局(WASA)发来的中标通知书,确定温岭甬岭水表有限公司、江苏新浪环保有限公司及苏三国际组成的投标联合体为拉合尔水表采购、安装和运维BOT项目的中标方;威胜信息2022年初月发布信息称,公司海外智慧水务业务迎来开门红,在埃及ISKRAEMECOENERGY MEASUREMENT水表产品采购中成功中标约1150万元;津巴布韦采购莱宸科技20000台预付费智能水表项目,用于提高供水能力和水费收回效率等。
 
  除了参与海外国家水司的智能水表招标项目,国内企业也开始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拓展海外业务市场。为提高智能水表的供应效率,减少货物在途风险,3月18日,莱宸科技肯尼亚分公司正式成立,这是继莱宸科技南非、赞比亚、尼日利亚、安哥拉等国之外设立的第11个海外分支机构。莱宸科技肯尼亚分公司将承担莱宸智能水表、智慧水务等产品线在该国的品牌营销、市场拓展、产品推广、技术培训、施工指导、售后服务等一系列工作。
 
  总结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及智慧城市、智慧水务的加速演进,智能水表的普及已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未来智能水表的市场占有率将逐年提高,行业内企业亦加快了产品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可以预见,智能水表市场占有率将逐步提高甚至替代机械水表,智能水表已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新动力。
 
  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各企业要考虑多边因素,关注海外疫情发展态势,开拓国际化前瞻视野,不断洞察产业前沿技术,修炼“内功”,了解并遵循海外产品标准,积极推进产品资质认证,加强自身产品质量和技术,不断创新,满足各国公用事业领域智能化发展和丰富的应用场景需求。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 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