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波市农业农村局印发了《宁波市乡村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作了全面规划。
《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五年过渡期。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根据十九大报告明确的发展战略安排,2021年起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进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这对全市“三农”如何开创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加快推进产业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规划》明确了总体目标,高质量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行动,深入实施绿色都市农业强市建设,结合国土空间整治,形成“一县一平台、一镇一园区、一村一基地”的乡村产业发展新格局。到2025年,创建4个规划布局美、产业融合深、产业链条长、功能拓展广的未来示范农业园区和6个以农业主导产业为基础的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城乡融合、产村融合、引领农业现代化的都市农业公园等10个现代化乡村产业发展大平台,实施农业经营主体技改示范项目100个,打造农业产业化共富联合体100个,建设数字农业示范园区10个,培育宁波市级农业区域公用品牌1个。全市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全面提高,重要农产品生产保供体系更加完善,乡村产业链条延伸拓展衔接紧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水平进一步提升,为宁波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共同富裕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在粮食生产方面,《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稳定在80万亩,建成100个粮食绿色高产示范基地、100个优质稻米示范基地。到2025年,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70万吨以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4万亩左右,粮食总产量达到65万吨以上,粮食自给率提高到40%以上。
在推进机械强农方面,《规划》提出:
加快补齐重点领域农机使用短板。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推动农业机器换人,打造一批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示范基地、农机创新试验基地、区域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和数字农机应用示范基地。加大微型耕作、采收摘、轨道(索道)运输、节水灌溉、无人机植保等适用农机使用。全面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加快攻克畜牧、茶叶等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难关,加大设施大棚推广力度。加大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在设施农业领域的应用。到2025年,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2%以上。
分产业推广先进机械设备。聚焦粮油、蔬菜、茶叶、林果、渔业、畜禽等重点产业,推广应用适合宁波产业的农机装备。聚焦粮油产业全程机械化,推进耕作水平控制、无人机直播、高速移栽、高效植保、烘干等装备应用,加大保鲜仓储、产后加工的集成配套。着眼主导装备智能化,加快推动电动运输、水肥一体化设施以及多功能作业平台等设施结构集成配套,积极发展智能温室、农业机器人、智能采摘收获等设备设施。坚持“六化”引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推广洗消饲喂、通风控温、空气过滤、环境感知、红外测温等设备应用。实施渔业领域“机器换人”,构建基于物联网的水产养殖生产和管理系统。
深化农艺农机融合。建立农艺农机融合专家组和产业机械化技术服务团队,针对机械化薄弱环节以及新的品种、新农作制度和新种养模式,开展农艺农机协作攻关,推进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和植保的标准化,推广机械化农艺方式、作业规范和质量标准。根据机械作业要求,改进品种选育、农作制度、栽培和养殖模式,形成可指导当地生产的农艺农机融合技术标准体系。加强农艺农机融合成功模式的引进示范,建设一批高水平农艺农机融合示范基地。
加大基础设施宜机化改造。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进一步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耕作田块小变大、陡变平、弯变直以及电力、机耕路、无线网络的互联互通。推进农田、果园、茶园、畜牧养殖、水产养殖、高标准农田等标准化建设。结合宜机化项目,建设一批机耕道路和农机下田坡道、会车点,改善农田的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
同时,在农机数字化方面,发展智慧农机,推进智慧农机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智能农机装备的推广应用,全面提升农业设施装备水平。到2025年,建成数字农业工厂50个,示范带动规模化种养基地完成数字化改造250个。积极培育和发展现代农机装备制造业等有苗头、有潜力的乡村产业。加快智能化农机装备自主研发,积极发展农业机器人、农业无人机、数控喷药、智能采摘、畜禽智能化养殖及粪污处理等智能化装备。以智能农机、人工智能为重点,积极发展现代农机装备制造业,孵化培育一批技术水平高、成长潜力大的农机高新技术企业,打造现代智能农机战略产业集聚基地。
本文由农机网(www.nongjx.com)整理发布,资料来源: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原标题:大力推进机械强农,宁波市出台乡村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