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年丰收的形势下,政策性粮食和企业商品粮库存增加,可以满足居民口粮消费需求。不过,粮食(尤其是商品粮)在包装前、包装过程中以及在检测和信息溯源等一些关键技术和装备上仍面临许多挑战。诚然,经过持续不断深入推进,涌现出一批粮食包装科技创新成果,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打造粮食包装技术创新长板。
粮食生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产业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我国粮食生产总体向好,当前我国粮食库存储备数量充足,稻谷、小麦两大口粮库存量能够满足1年以上需求。而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表示,全国粮食产量将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为国内粮食市场供应奠定坚实基础。
从整体上看,我国粮食产量主要包括了麦类、稻类和粗粮等种类,这其中又以小麦、水稻和玉米为主。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生产要素我国形成了九大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商品粮仅是为了出售而生产,这些基地生产出来的粮食不仅质量高,而且数量比较多。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对商品粮包装和品质要求越来越高。
包装机设备是粮食商品化加工中的重要装备,也是直接影响粮食包装质量的关键装备。包装技术和装备水平关系到粮食在贮藏、加工、运输、搬运及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安全,直接制约着粮食产业的现代化发展。目前,在粮食包装机械上,国外包装技术总体水平高,出口量大,我国包装机械起步较晚,不过发展迅速。
然而,粮食包装在一些关键技术和装备上仍然面临新挑战,比如在粮食包装前,由于缺少可用于包装设备的粮食品质安全在线无损检测技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包装过程中,传统粮食包装机智能化水平不高,柔性化生产能力较差,尤其在连续供袋、准确称量、抓袋、开袋关键工序中,受包装袋样式、包装材料和粮食种类等的影响,依然需人工参与,造成包装成本高,包装效率不高。
除此之外,粮食在检测和信息溯源上,由于包装破袋检测技术不完善,密封性差和破袋引起的粮食损耗和品质变差的问题十分普遍。而粮食包装物流过程重组产生的信息变更无法自动采集,包装追溯存在编码不统一,信息易篡改,反馈不及时等问题,这些都需要粮食包装行业亟待解决。
得益于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国家粮食科研政策支撑以及科研人员致力于创新研发,在粮食包装科技创新、粮食柔性包装智能化、包装袋检测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果,具体包括研创了包装粮食品质安全在线检测及保障关键技术、创制了粮食柔性包装智能化生产成套装备、创建了包装袋检测及粮食溯源关键技术,为粮食包装质量和粮食品质安全提供保障。
随着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市场对粮食包装的规格、保质期、物流运输以及包装质量和粮食品质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在“智能制造2025”发展规划下,提升粮食品质安全在线检测水平、粮食包装机械的柔性包装智能化水平、包装袋检测及粮食溯源关键技术水平等是包装行业的必然需求,也是粮食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粮食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原标题:我国粮食库存储备数量充足 包装创新成果提升粮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