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五大畜牧区之一,奶业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环境等优势。自我国实施奶业振兴战略以来,内蒙古奶业立足资源禀赋,在国家政策扶持、市场导向驱动下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奶牛存栏量逐步恢复、牛奶产量连年增长。近年来内蒙古还加大对奶业振兴的专项资金投入,奶制品加工业改造提升工作不断推进,生产线机械化、自动化的升级将推动产业改新颜、换新貌。
奶业是人民全面健康的支撑和重要保障,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随着我国加快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以内蒙古为代表的乳制品主要产区步入发展“快车道”。近年来,内蒙古先后出台《奶业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关于推进奶业振兴的实施意见》、《推动全区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指明奶业发展中强链、补链的主要方向与措施,并明确到力争到2022年,奶畜存栏和奶类产量分别达到215万头只、72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100亿元的发展目标。
仅从近年来内蒙古奶业养殖端、加工端的变化,也能看到实施奶业振兴后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正在路上。一是基于数字化信息技术,智慧养殖牧场的搭建推动内蒙古奶业高质量发展。在呼和浩特一牧场,TMR饲喂监控系统、发情监测系统、电子识别系统、环境监测系统、机械化挤奶设施等应用于奶牛养殖中,奶牛伴着舒缓的音乐过上吃得好、住得好的日子,生鲜乳产量与品质得以不断提升。二是随着乳制品加工产业集群加速搭建起来,内蒙古奶业走出大中小型乳制品企业协同发展与民族奶制品产业特色化发展双线并行的道路,奶业整体进一步迈向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
尤为一提的是,除了蒙牛、伊利两大龙头乳企外,内蒙古乳业发展中仍以中小乳企及与民族奶食品生产加工作坊为主,进一步推动奶业优化升级离不开加大资金投入的支持。据悉,近三年来内蒙古通过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引入社会资本资金,先后投入158亿元左右为奶业上中游产业注入动能。其中,针对民族奶食品生产加工作坊一类主体,当地还将通过每个平均提供50万元的补贴,支持生产加工环境、设施等方面的标准化提升改造。
笔者也注意到,今年来内蒙古先后启动镶黄旗2020年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项目、镶黄旗2020年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项目、达尔汗苏木査干敖包嘎査白嘎黎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奶食品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实施乳清糖果包装机扶持奶食品产业发展项目等一系列项目的公开招标与竞争性谈判,自动化乳制品加工设备引入、食品加工基地建设优化等奶业发展相关进程持续推进。
当然,在奶业加速整合资源、改造提升的过程中,离不开机械行业的支持。在奶制品生产加工亟待向标准化、机械化进一步升级的基础上,机械企业与地方乳业主体也应当加强合作,打造或提供符合生产需求的高质量设备,共促奶制品加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原标题:内蒙古加大资金投入 支持奶制品加工业改造提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