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5点,年近70岁的王通池就会出门寻鸟拍鸟。作为一名老环保人,王通池退休后,他用手中的镜头关注记录下鸟儿们的生存繁衍,继续见证苏州的生态与发展。
截至目前,他在吴江境内已拍摄到鸟类180余种,其中不乏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及濒危物种。最近,他在戗港又发现了3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棉凫野鸭。
01 水环境质量创历史最好水平、大气环境居全省前列
苏州聚焦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等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今年上半年,全市80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为98.8%,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水环境质量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市PM2.5浓度30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80.8%,均居全省前列。苏州连续6年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综合考核中位列全省第一等次,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2.5%。
“今年,苏州市将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通过稳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强化落实水环境治理、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等举措,持续优化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新进步、生态环境质量新提升。”苏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金春林说。
02 率先试点“两证合一”“打捆审批”环评改革
去年9月,常熟高新区佰鸿集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产业园5个投资备案项目,通过“打捆”审批方式取得环评批复,成为首个享受常熟环评“打捆”审批红利的项目。“通过合并环评内容表述,统一提出污染防治要求,按照责任主体明确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也便于管理部门实现‘统一监管’。”常熟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苏州汉扬精密电子有限公司位于昆山开发区精密机械产业园,主营电脑、手机等及相关产品五金件开发生产等。今年年初,企业决定扩建项目,提升产品竞争力。申请环评时,昆山开发区安环局工作人员告知企业该项目符合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的条件。“提交材料后,1天内就取得环评批复,没想到服务效率这么高。”企业负责人表示“没想到”。
去年以来,苏州市生态环境局从建立重大项目管理台账、提供精准环评服务、指导优化简化环评文件编制、优化环评审批“绿色通道”等十个方面,全力护航重大项目环评工作。目前已对省重大项目60个、市重点项目468个建立台账,明确审批部门和对口联络人,动态调度项目环评进展情况。
03 率先搭建现代化生态环境“智”理体系
全国首个企业环保自查自纠服务平台,助企环境管理提质增效;全省率先推行餐饮行业“码上洗”,全面开启“在线管控、精准督查”;太浦河智慧环境监管无人机机场启用,有效提升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水系全域环境应急能力……
“AI+生态环境保护”的创新实践正在苏州蓬勃开展——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持续打造现代化生态环境“智”理体系,使蓝天碧水净土常在。
张家港市德宝化工有限公司厂长汤华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登录“苏州市企业环保自查自纠服务平台”,逐一检查车间内环保设施运行情况。“很有用,常常能通过平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短时间内问题处置率达100%。”汤华说。
作为工业大市,苏州有超16万家工业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1.3万家。去年,苏州在全国率先推出“企业环保自查自纠服务平台”,目前,已吸引超1.4万家企业自主申请使用自查自纠服务平台,共设置自查二维码5.5万个,开展自查3300万余次,及时发现并自纠异常情况达6.1万个。
在太浦河北岸,建有一个无人机智能监管平台,包含两个无人机场(汾湖机场和平望机场),无人机定时对河道、企业雨水排口、闸站等开展全天候巡查、监管,实现太浦河沿线全覆盖。
太浦河全长57.6公里,其中在吴江境内长达40.73公里,吴江区以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建设“太浦河云管家”系统,打造生态环境智慧管理平台,全面构建跨区域现代化治水新模式。今年3月,位于太浦河北岸的智慧环境监管无人机机场投用,实现了苏浙沪三地数据共享,机制共商,一体化智能监管,大幅提升水系全域环境应急能力。
苏州向“新”突破、以智提“质”,加快低碳转型步伐。截至今年8月,苏州ESG(环境、社会、治理)产业化进程再推进:苏州工业园区率先发布全国首个区域ESG白皮书;结合国内外ESG产业最新要求,探索构建经济开发区ESG评价体系,提请立项全国首个《经济开发区环境、社会、治理(ESG)评价通则》;率先搭建数字化服务平台,为企业免费定制ESG自诊断评估和管理工具,精准提供能力评分和解决方案,助力区域打造ESG产业新高地,力争到2025年,集聚ESG企业超400家。
苏州ESG产业创新中心启用以来,已与近20家企业签约,首批14家企业集中入驻。
主管: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主办: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审核:吉樱
校核:王洋溢
编辑:李苑
版式:张晨
原标题:在美丽苏州画卷点“绿”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