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二十届三中全会后,多项国务院政策文件提及“智能安防”

来源:中国安防协会2024/8/16 8:40:1343
导读
从平安城市到雪亮工程,从智慧城市到数字经济,安全防范行业发端于政策需求,受益于科技创新。
  从平安城市到雪亮工程,从智慧城市到数字经济,安全防范行业发端于政策需求,受益于科技创新。
 
  2024年3月份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及加快重点公共区域和道路视频监控等安防设备改造重磅举措。
 
  二十届三中全会后,又有多项国务院政策文件,直接加码“智能安防”落地新政策。
 
  01
 
  再入国务院文件 智能安防支撑政策加码
 
  7月31日,国务院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
 
  在第五条实施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中,《计划》提出加快补齐城市安全韧性短板,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计划》提出以消防、安防等配套设施更新为重点,扎实推进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在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中,《计划》提出同步加强物联感知设施部署和联网监测,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现代化。
 
  在推进绿色智慧城市建设中,《计划》推进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8月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在居住服务消费中,《意见》提出推广智能安防、智慧停车、智能门禁等新模式,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和居住体验。
 
  在数字消费中,《意见》提出加快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构建智慧商圈、智慧街区、智慧门店等消费新场景,加快无人零售店等新业态布局,开展数字家庭建设试点,更好满足居民家居产品智能化服务需求。
 
  与若干年前不同,“安防”频频出现在国务院文件中,足以看出国家对“智能安防”建设重视程度。
 
  02
 
  发展和安全并重 智能安防依然值得期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作出了明确部署,对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健全社会治理体系等任务提出了改革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重视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推动发展和安全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安防行业既是数字产业发展的重要骨干行业,同时又是公共安全保障的重要支撑。在发展和安全并重,两者深度融合的当前,安防行业仍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增长空间。
 
  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大模型、AI芯片、机器人等技术研发和行业应用不断融合,行业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安防行业发展前景依然光明。
 
  03
 
  赋能能力提升,智能安防助力“数智世界”
 
  2020年开始,伴随着我国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安防就已经被明确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部分,并被划入到市政配套基础设施中。
 
  同一时期,公安部大力推进“智安小区”(智能安防小区)建设。2024年全国已建成智慧安防小区33.6万个,小区的公共安全环境明显改善。
 
  智安小区只是智能安防赋能社会治理以及更多领域的一个缩影。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安防加速融入更多行业,不断解锁新应用场景。不仅仅是社会公共安全治理,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使基于视觉技术的智能安防产品逐步走进社会生产与日常生活更多场景中。
 
  据统计,目前智能安防业务已经覆盖公共安全、城市治理、交通出行等公共服务领域,商业地产、物流、教育教学等行业领域以及社区、家庭等消费应用领域。
 
  正如近日,海康威视胡扬忠接受《哈佛商业评论》专访时提及,智能安防正延伸到千行百业场景数字化中。
 
  在技术的潜移默化中,智能安防应用已经突破原有的限制,更多的应用已经融入智慧物联全新场景中,即以视频为基础核心,借助多维感知技术,建立行业内或者行业间广泛、深度的泛在感知和链接。
 
  这也正是打开“数智世界”大门的基础。
 
  为了顺应“数智世界”发展大趋势,适应当前AIOT产业技术创新和需求升级,“2024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产品博览会暨智能与安全产业发展大会”将紧扣“数智世界 全域安全”主题,积极探索展览内容、主题和模式的转型升级,向人工智能、物联网、数据应用等跨行业、综合性展览会迈进。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 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