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大力推进绿色智慧城市建设未来前景看好

来源:智慧城市网整理2023/12/15 8:38:2874
导读
绿色智慧城市是“以践行新发展理念为战略引领,以绿色低碳循环为发展目标,通过数字技术与城市规划、建设、服务、治理、产业、运营等深度融合形成的智慧城市新形态,是绿色发展要求下的新型智慧城市”。
  在2023世界数字经济大会暨第十三届智慧城市与智能经济博览会举行的“数实深度融合创新发展论坛”上发布了《绿色智慧城市发展报告》。根据报告提出,绿色智慧城市是“以践行新发展理念为战略引领,以绿色低碳循环为发展目标,通过数字技术与城市规划、建设、服务、治理、产业、运营等深度融合形成的智慧城市新形态,是绿色发展要求下的新型智慧城市”。
 
  为何要建设绿色智慧城市呢?
 
  建设绿色智慧城市的原因多种多样,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主要考虑因素:
 
  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这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必须推进绿色城市建设,使城市规划、建设和治理都朝着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2. 应对“双碳”挑战:“双碳”是指碳达峰和碳中和。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许多国家都提出了减少碳排放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建设绿色、智慧的城市变得尤为重要。因为城市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通过智慧城市的技术手段,可以更有效地监控和管理能源消耗,从而降低碳排放。
 
  3. 提高城市韧性:除了环境问题,现代城市还面临着各种挑战,如交通拥堵、资源短缺等。绿色智慧城市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韧性,使其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4. 打造宜居城市:绿色智慧城市不仅可以提供更加舒适和安全的生活环境,还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服务。这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使城市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绿色智慧城市建设相关政策标准有哪些?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多个城市开始探索和实践绿色智慧城市的建设。例如,新加坡的“智慧国家”计划,阿姆斯特丹的“智慧城市”项目,以及中国的“海绵城市”试点等。这些城市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环保理念,实现了能源、交通、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智能化和绿色化。
 
  其实,我国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绿色智慧城市的建设,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绿色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绿色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该文件强调了绿色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要求各级政府加强组织领导,推动绿色智慧城市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2023年7月1日,国家信息中心牵头编制,浙江省智慧城市促进会归口并发布的《绿色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T/ZSCPA 001-2023),正式实施,该标准基于理论与实践结合、通用与开放结合、前瞻与实用结合的原则,借鉴现有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经验,以及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等领域指标建设和评价实践,研制形成了绿色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此外,中国还积极推动绿色智慧城市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近年来,不断展开与世界各国在绿色智慧城市领域的合作,共同探讨绿色智慧城市的发展理念、技术应用和管理模式。为我国绿色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总之,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绿色智慧城市标准体系,为绿色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技术保障。在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大绿色智慧城市建设的力度,努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前景广阔 机遇与挑战并存
 
  尽管绿色智慧城市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建设绿色智慧城市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这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其次,绿色智慧城市的建设涉及到多个部门和领域,需要实现跨部门的协同和数据共享,这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最后,如何保护公民的隐私和数据安全,也是绿色智慧城市建设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结语:绿色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它将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城市的智能化和绿色化,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质量。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我们克服一系列的挑战,包括资金问题、协同问题和数据安全问题等。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 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