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产品广泛应用于各行业领域,是构建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基础支撑。我国正处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处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攻坚阶段。近日,国务院印发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明确强化综合政策保障,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对提升全社会节能低碳发展水平、培育壮大绿色低碳新质生产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聚焦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重点设备产品,深入挖掘节能降碳潜力
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总量大,与生产和生活领域用能设备产品规模巨大、节能环保降碳水平参差不齐等密切相关。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加快步入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大量低效、落后设备产品成为制约转型升级发展的突出短板。以电机为例,目前我国电机保有量超过30亿千瓦,电机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一半以上,但在役高效电机比重仅为20%左右。考虑到各类生产和用能设备、耐用消费品等普遍具有较长使用寿命,并且对上下游产业和用能环节等影响较大,一旦固化于低效、高碳的粗放发展路径上,从长远看,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美丽中国等战略目标。
《行动方案》聚焦量大面广、带动作用强的重点行业领域设备和主要耐用消费品,通过加快设备更新改造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先进产能、高效产品比重持续提升,从源头上促进节能降碳水平不断升级,既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也有利于提高终端用能产品能源利用效率。同时,结合我国能源需求结构变化趋势,既注重钢铁、石化、电力等两高行业节能降碳,也重视机械、航空、船舶、电子等一般制造业设备更新改造,推动设备产品更新与
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应用等深度融合,不断挖掘跨行业跨领域节能降碳潜力。
二、围绕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重点方向,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水平
当前,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全球大势。我国部分重点用能行业能效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清洁能源装机规模快速上升,新能源产业、电动汽车产业等已经具有较强国际竞争优势,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发展总体水平仍有明显差距。以新能源汽车为例,虽然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我国全部汽车销量比重达31.6%,但占汽车保有量比重仅为6.1%,并且从产业链供应链看,无论是上游原材料、
动力电池等环节,还是下游二手车、
电池回收梯次利用等环节,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都有较大提升空间。
《行动方案》坚持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既注重推动先进设备产品加快替代,也重视废旧设备产品回收循环利用,有利于从全链条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能耗和碳排放。同时,注重先立后破、破立并举,锚定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推进生产制造、加工转换、流通消费等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将鼓励设备产品更新与依法依规淘汰不达标设备产品有机结合,推动传统生产力不断向新质生产力跃升。
三、注重统筹兼顾、激励约束并重,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既利当前又惠长远,不仅对进一步强化全社会节能降碳、促进有效投资和绿色消费等具有重要作用,对锻造产业竞争新优势、促进工业化城镇化提质升级、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也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环境高水平保护。
由于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涉及生产和消费各个环节领域,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存在企业改造升级投资的意愿有待激发等问题。2023年,我国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相比上年增长3.8%,比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了2.7个百分点。同时,许多地方政府负债率较高,教育文旅医疗等民生领域投入相对不足,也抑制了居民在消费品升级方面的需求增长。此外,由于节能、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体系不健全,市场无序竞争问题仍然存在,造成“劣币驱除良币”等乱象。
《行动方案》注重激励和约束措施并重,通过完善财税、金融、要素保障等综合支持政策,着力降低企业设备更新和居民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投入成本,在优化市场环境基础上,形成推广高效节能降碳产品的长效机制;通过严格落实法规标准,加快淘汰落后设备产品,破除地方保护,为先进设备产品开辟更大市场空间,推动高质量节能降碳消费品更多进入居民生活。同时,坚决不搞“一刀切”,注重考虑企业承受能力和消费者接受程度,依靠市场提供多元化供给和服务,满足更新换代差异化需求。此外,设备更新行动注重向民生领域倾斜,通过加大老旧小区改造、老旧住宅电梯更新升级等,推进建筑节能改造,既推进全社会实现节能减碳,又提高居民生活舒适度,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得到实惠。(孙颖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田智宇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可持续中心主任)
原标题:专家解读之三|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推动全社会节能低碳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