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生态环境监测2023年度风采录之甘肃篇

来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24/2/27 14:18:4478
导读
2023年,甘肃省全年审核各类大气自动监测数据270万余条,水环境质量数据95万余条,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可靠。组织全省63家机构完成549人、6023项次持证上岗考核,首次对149名执法人员进行411项次现场采样上岗证考核。
  2023年,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正确指导下,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以加快构建科学、独立、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为主线,持续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加快补齐生态质量监测短板,统筹推进生态环境监测各项工作任务有序有效落实,取得良好成效。
 
  党建引领聚合力
 
  (一)
 
  压紧压实党建责任,持续提升工作水平
 
  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将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同生态环境监测业务同谋划、同推进、同落实,建立重点工作月调度机制,不断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二)
 
  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努力提升监测能力
 
  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同中心工作相结合、互促进,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和建章立制。开展兄弟省份环境监测体系体制机制运行情况调研和县级生态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调研帮扶。强化建章立制,以服务环境管理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效。
 
  (三)
 
  切实开展警示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坚决守好省级文明单位标兵金字招牌。建立责任清单,每季度开展纪律教育、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定期听取科室廉政风险防控措施落实情况汇报,加强科室重点岗位监督管理,强化对重大工程、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范。紧盯关键人、关键事、关键节点,筑牢遵纪守法的思想防线。
 
  融合赋能促发展
 
  (一)
 
  扎实做好监测垂管“后半篇文章”
 
  “一盘棋”统筹。赴5省份开展体制机制运行管理调研活动,撰写《全国部分省份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体制机制运行管理创新发展调研报告》。在全省开展数据质量提升调研活动,撰写《全省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提升调查研究报告》。编制《甘肃省县级生态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评估方案》,推动县级监测站监测能力不断提升。
 
  “一张网”推进。组织相关地区积极申报国家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指导14个驻市州中心科学编制《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切实发挥项目资金最大效益。
 
  “一条龙”建设。针对新增监测任务和短板弱项,全面提升全省技术人员能力水平,举办各类业务技术培训班9期,参训人数达900人次。“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活动”入选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科技成果科普化典型案例。入选“国家-甘肃省-兰州市”三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二)
 
  全面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蓝天保卫战。完成环境空气质量各类专报1391期,为管理部门制定年度目标、冬防目标、特殊管控浓度等提供技术支撑。发布空气质量预报445期,准确预报全部污染过程,圆满完成甘肃省重要活动期间空气质量监测预报技术支撑。融合走航、移动观测、激光雷达、遥感等技术手段,精准锁定地面高值污染热点678处,深入支撑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
 
  碧水保卫战。完成220万条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审核,出具水环境质量各类报告399期。建立智慧黄河(兰州段)水质自动站“一站一策”清单。深化水生态监测试点,开展自然岸线、水体连通性、水源涵养区、水生生物栖息地等指标评估分析。组织建设跨界断面及重点饮用水源水质自动预警站,切实保障重点河流、跨界水体和重点饮用水源水质安全。
 
  净土保卫战。提前完成国家“十四五”土壤网526个基础点,159个风险点监测任务。圆满完成甘肃省历史遗留矿山污染状况调查省级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完成51个“国考”地下水点位丰、枯、平水期监测。完成全年四个季度农村环境空气、地表水水质、农村千吨万人环境质量数据填报审核。
 
  支撑生态保护监管和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对中办、国办通报的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11个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点位开展现场核查和遥感监测。甘肃祁连山站和甘肃黑河中游绿洲站入选第一批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全力保障第三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调度各类环境质量数据,并完成样品分析233个,出具监测报告20份。
 
  (三)
 
  提高监测能力现代化水平
 
  深化质量管理。全年审核各类大气自动监测数据270万余条,水环境质量数据95万余条,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可靠。组织全省63家机构完成549人、6023项次持证上岗考核,首次对149名执法人员进行411项次现场采样上岗证考核。开展86家社会化检测机构能力验证考核和数据质量检查。
 
  完善监测网络。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布设环境空气、地表水、土壤、噪声监测网络,定期开展监测,全面反映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率先开展县级城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兰州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实现与国家联网。
 
  保障应急监测。开展黄河、长江及西北诸河三大流域环境风险源和环境敏感区分布调研,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加强与上、下游省份应急监测协同合作长效机制和跨界流域水体数据共享机制建设,定期开展应急演练。临夏州积石山县“12·18”6.2级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组织开展水源地水质应急监测,完成监测快报17期,出具监测数据3605个。
 
  聚焦新领域。在兰州市、天水市开展碳监测自动预警站和背景站试点监测能力建设,组建碳监测网络,初步形成碳监测基础能力。编制《2023年甘肃省新污染物调查及试点监测方案》,拓展52项污染因子监测资质,对6个黄河地表水断面、5个饮用水源地和5个典型企业开展新污染物试点监测。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在白银市完成环境空气、土壤、积尘和农作物四种介质的环境暴露监测和人群健康监测。
 
  深耕不辍结硕果
 
  《2022年甘肃省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书》在全国评比中位居前列;
 
  以科研带动技术能力提升,1项课题获得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课题获得甘肃省环境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通过省级文明单位复审;
 
  获得年度甘肃省生态环境厅系统“优秀单位”;
 
  被总站通报表扬为“2023年能力考核优秀单位”;
 
  发表论文16篇;
 
  12人得到总站通报表扬。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一年。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将紧密结合“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和年度监测工作要点,坚持深学细悟,持续做好党的建设工作;坚持支撑发展战略,提升服务效能;坚持履职尽责,高质量完成生态环境监测各项任务;坚守数据生命线,保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加强队伍建设,促进监测技术大提升,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新篇章。
 
  原标题:生态环境监测2023年度风采录之甘肃篇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 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