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春节刚过,受寒潮影响,我国中东部多地上演冷暖大逆转,华北、黄淮等地部分地区雨雪进入最强时段,相信很多人跟笔者的感受一样:2024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早一些。
2月19日、20日,山西多地陆续迎来雨雪天气,很多热心网友却发现,这次的“雪”与往常不太一样;2月20日,山东多地也迎来降雪,也有网友反馈,这雪下的有点不同,仿佛是似雪非雪、似雹非雹的“小冰粒”。
气象专家解释,这些“小冰粒”叫“霰”(xiàn),属固态降水中的一种,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空气凝结成的小冰粒,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相伴出现,在不同地区有米雪、雪霰、雪子等称呼。
一般情况下,降雪过程中飘落下来的是雪花,多呈六边形,雪是由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凝华成冰晶而来,而“霰”的出现会经历液化和凝结两个物理过程,空气中的水蒸气首先被液化成水滴,然后再凝结成冰,“霰”没有固定形状,通常是小粒或小球状。
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出现概率和强度的加大,雪霰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联也引发大家的关注和猜想。雪霰是一种自然现象,一般来讲,出现频率并不高,目前虽没有依据说明此次雪霰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联性,但随着天气异常情况的增多,雪霰的出现频率相较以往也呈上升趋势。
值得关注的是,固态降水的形成,一般意味着空气中出现了逆温层,若逆温层温度在0℃左右,则会出现冰粒和雪混合降落;若逆温层温差更大,则会出现冻雨和冰雹等灾害天气。“雪霰”的出现,已然说明了天气状态变得不稳定。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自然、气候现象跟其产生紧密关联,并导致地球气候发生了重大变化。《巴黎协定》规定的温控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
有研究表面,全球升温1.5摄氏度或已不可阻挡,而其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的严峻挑战包括越发极端的旱情、野火、暴雨,物种灭绝、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崩溃、水资源短缺等我们正在经历并可能愈演愈烈的现实,采取行动与有效应对,是遏制并逆转气候变化的关键。
这也不得不让我们多思多虑,不放过任何一个能够引发社会关注全球变暖影响与危害的话题,仅以此文,既是科普,亦是自省。
(注:本文用于公益科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Cherry
审|Pierre
编|angel
原标题:近期高发!啥是雪霰?与全球气候变化有何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