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全国自然资源系统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效。”近日召开的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对2023年自然资源工作做出全面总结回顾,向全社会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
——严守资源安全底线,粮食和能源两个“饭碗”端得更牢。
一是耕地保护“硬措施”不断完善。贯彻落实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精神,研究起草关于加强耕地保护的指导性意见。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推动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两项考核“合二为一”。耕地保护法列入全国人大和国务院立法计划,《粮食安全保障法》正式颁布。会同财政部建立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奖惩机制。开展耕地占补平衡专项整治。统筹规范耕地保护卫星遥感监测,着力解决卫片监测图斑下发统筹不够、频次过高、核实举证多等问题。强化督察执法,建立耕地和生态保护“长牙齿”硬措施工作机制。自然资源部公开通报148个违法违规重大典型问题,集中约谈22个问题突出地市政府负责人。
二是战略性矿产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扎实推进。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地质六队重要回信精神,推动建立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1+N+X”制度框架,下达“十四五”总体任务书,9个战略性矿种已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完成矿产资源国情调查,全面摸清我国矿产资源情况。修订印发《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办法》。《矿产资源法(修订草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后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超深水大洋科考钻探船“梦想号”首次试航。山东莱州金矿、云南昭通磷矿、四川雅江锂矿、青海柴达木盆地钾盐、湖北竹山铌钽稀土矿及甘肃洪德石油、内蒙古苏里格天然气等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三是深海极地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向国际组织提交一批海底地理实体命名提案。强化对非法围填海的督察。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获联合国批准。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成功发射。首次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海洋合作专题论坛。深度参与极地治理国际规则制定,扎实推进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建设。
四是测绘地理信息基础得到夯实。完善测绘地理信息保密和地图管理政策。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总体实施方案正式印发。莫干山地信实验室开始实体化运行。成立中非卫星遥感应用合作中心。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正式运行。
五是地质和海洋灾害监测防治成效明显。全国发生地质灾害次数和死亡失踪人数较前五年均值分别减少33.5%和44.8%。加强海洋灾害风险评估与监测预警,全国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较前五年均值减少49%。
——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支撑国家重大战略落地更加有力。
一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逐步完善。国务院已批复18个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全国100%的市级规划和97%的县级规划已报审批机关审查。部署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工作。推进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推动建设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出台支持城市更新的规划与土地政策指引。
二是“三条控制线”管控不断加强。开展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核实处置。首次将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情况纳入国家自然资源督察范畴。发布《中国生态保护红线蓝皮书》。完善城镇开发边界管理政策。
三是助力国家重大战略有效落地。报请国务院批准首个跨省域规划《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启动《全国重点主体功能区优化实施规划》编制。规范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全国累计投入资金4488亿元,综合整治378万亩。发展海洋经济,初步估算,全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约9.8万亿元,同比增长5.7%左右。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服务经济回升向好更加有效。
一是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政策供给提质增效。深化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加大房地产领域“三大工程”配套规划和用地保障力度。统筹平衡“十四五”后三年土地利用计划安排,支持“十四五”重大工程实施。修订《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标准》。发布新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落地。印发首个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优化养殖用海管理政策。全面开放国内普通道路高级辅助驾驶地图应用。全年全国批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683.3万亩,新增用海用岛272.2万亩。
二是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继续实施“增存挂钩”机制,全年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成效明显。公布首批258个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名单。出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调查评估办法。探索推进海域立体分层设权。开展“和美海岛”创建示范。
三是生态保护修复力度持续加大。积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和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引导政策性金融投入资金3500亿元。发布《中国陆域生态基础分区(试行)》《中国近岸海域生态四级分区(试行)》及首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创新适用技术名录。印发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制定海洋碳汇行动计划。全国红树林面积增至43.8万亩,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长的国家之一。
——维护资源资产权益,履行所有者职责基础更加坚实。
一是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体系更加完善。修订印发《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深入开展城市国土空间调查监测。调整国土变更调查时间节奏,更好支撑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研判。以“三调”成果为统一底版,会同国家林草局合理确定林地管理边界。
二是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统一确权登记深入推进。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成果更新汇交全面完成。积极推广不动产“带押过户”“交地、交房即交证”等改革举措,全国累计办理带押过户业务11.6万件,涉及带押金额1600多亿;1900多个县市实施“交地、交房即交证”改革。上海崇明东滩国际重要湿地等49个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完成公告登簿。
三是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改革不断深化。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试点任务全面完成。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出台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综合评价指标(试行)。
四是智库建设和宣传工作有声有色。组建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智库联盟。出版《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译丛》《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丛书》,举办首届自然资源和生态文明论坛,建立例行新闻发布工作机制。
原标题:2023年自然资源工作交出亮眼“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