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实践。近年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强化“无废城市”全民共建共治体系,通过打造一批具有重庆标志性成果的典型案例,建设一批可观、可感、可学的无废学校、无废小区等“无废城市细胞”,凝练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导作用。【美丽重庆】开设了“重庆‘无废城市’建设典型案例”专栏,集中展现这些具有示范性、典型性的探索和实践。
投入资金600余万元更新分类标识2万余处、新增分类宣传栏1000余块、新购分类收集亭等设备5000余个、新建分类志愿者服务队伍350支2100余人……
为助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发展,涪陵区创建生活垃圾考评制度、完善工作方法、健全奖惩机制,不断调动乡镇街道工作激情、激发全民共同参与热情,助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上台阶。
创建“专项+综合”考评法
建立生活垃圾分类专项考评制度,完善街道、乡镇、行政村分类考核办法,细化调整100余项的扣分项,新增月度资金投入、创新举措及网报资料正确率等加分项。将垃圾分类工作列入城综考核年度综合专项内容。
探索“一查二看三访”工作法
一查资料:实施月抽查、季遍访,查看乡镇(街道)、村(社区)体制机制建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组织动员和宣传教育等工作完成情况。
二看现场:看宣传氛围,查看主次干道、居民小区、公共机构等重点区域的垃圾分类宣传情况;看设施运行,重点查看分类设施建设、分类收集运输、设施设备维护运行、桶边值守及第三方服务情况等。
三访人员:访垃圾分类工作部门负责人,对全区81名乡镇街道垃圾分类工作负责人进行面谈或电话查访,检验工作熟悉度、强化沟通交流和情况掌握;访村社书记,每季度抽查32名村(社区)书记进行“抽考”,检验乡镇街道工作落实情况,通过点对点辅导提升履职能力;访周边村民和群众,用调查问卷、摆摊询问等形式,检验宣传实效度,掌握群众接受度,提升群众知晓度,累计发放调查问卷1.2万份,解答村民问题5000余人次。
巧用“奖五罚三”激励法
建立激励机制,奖励前五名、惩罚后三名,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工作态势。区级财政安排120万元用于专项考核激励,每季度安排30万元对季度考评前5名的街道实施10、8、6、4、2万元的资金奖励。每季度向排名前五名的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寄发工作感谢信,形成正向激励;向排名后三的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寄发工作提醒,实施后进鞭策。
来源:美丽重庆
文字:市生态环境局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
编辑:刘凌丰
原标题:重庆“无废城市”建设典型案例⑦|助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上台阶 涪陵区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