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是打造原创技术发源地的关键举措,是培养优秀人才的根本保障。随着技术成为当前综合国力竞争的战略要点,基础研究成为国家投入重点。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上,2021年中央决算报告显示,2021年中央本级基础研究支出720.91亿元、增长15.3%。
据报告显示, 2021年中央级科研院所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国家科学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等一批重点创新平台项目获得专项资金投入,一批人才着力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特别是青年科技人才。
实际上,近年来我国在基础研究层面做出了一系列努力。早在2020年,科技部等部门印发《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实施建立有利于原始创新的评价制度,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自主布局基础研究,改革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形成机制,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工作安排。该方案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对科技创新的源头供给和推动作用,重点解决我国基础研究缺少“从0到1”原创性成果的问题。同时,这一动作为基础研究加足马力,推动当前基本科学问题孕育突破,催生新的重大科学思想和科学理论,为下一步基础研究工作安排做好战略性布局。
据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建立适应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财政资金管理机制,保障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经费。与此同时,推动出台了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坚持能放则放、应放尽放,提出了大幅精简预算科目、下放预算调剂权、扩大经费包干制实施范围、完善科研项目经费拨付机制等7个方面25条政策举措。
《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2021—2030)》也在2021年由科技部制定。其中包括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和研发布局,支持新兴学科、冷门学科和薄弱学科的发展,特别是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研究,在前沿领域布局建设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
同年,科技部发言人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支撑新发展格局”举行的发布会上明确,制定实施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强化应用导向的基础研究,完善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加快组建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打造体系化的战略科技力量。
尽管基础研究投入已明显提高,基础研究也取得长足进步,但仍存在提升空间,当前关键核心技术还不能自主,基础研究、原创性研究还有比较薄弱的短板。
经费持续增长,基础研究将如何发力?一方面,还需跟紧科学前沿,攻克原创性技术难关;另一方面,更加重视凝练解决生产实践中的科学问题,向着应用基础研究方向走去,解决国家发展难题。
下一步,我国将支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推进交通、能源、水利等领域项目建设,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领域扩大到新型基础设施等。同时,改革完善基础研究的体制机制,特别是建立以学术贡献和创新价值为核心的评价导向,支持科研人员勇闯技术“无人区”。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中国科技网、科技部、红星新闻等)
原标题:中央本级基础研究支出增15.3% 基础研究根基进一步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