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地方创新支持力度逐渐增大形成以产学研深度结合发展体系

来源:化工仪器网2022/7/1 9:45:51116
导读
我国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9.95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9.91万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从2012年的9.4%,提高到2021年的15.1%。九年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提高3倍,创新土壤肥沃。
  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加快应用,推动数字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基因测序仪、生物质谱等一批仪器设备问世·······多个领域多项重大成就形成了支撑发展和保障安全的科技创新发展新的战略格局。
 
  不难发现,科技创新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9.95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9.91万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从2012年的9.4%,提高到2021年的15.1%。九年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提高3倍,创新土壤肥沃。
 
  这些显著成果与我国支持创新的相关政策紧密相关。当前,我国多地跟紧创新战略大局,跟紧技术时代脚步,共同发力,锻造高质量加速度发展社会。
 
  近日,位重庆科学城“核心地带”的金凤实验室正式揭牌投用。该实验室是成渝地区迈出科技创新步伐的重要显现。此前,四川省科技厅和重庆市科技局共同提出了川渝协同创新的“十个共同”的重点任务,包括共同建设重点实验室、共同建设西部科学城、共同建设“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共同推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等十项任务“清单”,推动川渝协同创新全面提速。
 
  重点任务提出后,多方共谱“一盘棋”。去年4月,川渝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开通并上线试运行,实现了川渝两地用户统一身份认证、一键登录、仪器设备共享等功能。该平台大力实现了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服务,方便两地用户利用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资源,集聚围绕大型科研仪器开展检验检测、研究开发,为两地交流合作、科技创新等提供支持。
 
  川渝搭建创新要素聚集平台并非个例。武汉科技创新中心进入战略布局阶段。该创新中心聚焦打造科学前沿领域和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肩负科技创新要素“汇聚地”的战略使命。对此,武汉从8个方面部署工作,对加快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着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提出具体要求。
 
  目前,湖北省已建有10个实验室、6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科创平台加快建设。井然有序的研究地基有力推动武汉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加快把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盛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汇聚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27日,科技部公布《“科技入黔”推动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将推动贵阳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天眼”(FAST)步入科学产出新阶段等列为重点任务。《方案》明确支持贵州打造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人才队伍,高水平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平台载体,在数字经济、清洁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山地农业等领域或行业吸引和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这一动作为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夯实创新发展基础。
 
  不难看出,些创新基地均呈现出产学研深度结合的体系特征。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宏观层面能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微观层面能实现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产学研主体的深度融合,形成创新合力。上述三地再次印证了产学研深度结合体系的巨大推力。
 
  如何继续完善产学研融合体系,发展成果转化的巨大作用?一方面,要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推动创新要素集聚,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政府要强化科技与金融的紧密结合,解决好产学研深度融合中的资金问题,并从完善成果评估体系、健全人员激励机制、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科技中介体系四个步骤努力。
 
  (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科技网等)
 
  原标题:地方创新支持力度逐渐增大 形成以产学研深度结合发展体系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 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