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在近些年马铃薯整体供过于求的大背景下,我国着力推动马铃薯主食化,以深加工产业精进促以鲜食为主的传统粮食生产提质增效增收。随着我国加快推动科研平台建设与协同创新等,“十三五”期间马铃薯加工技术在褐变控制、低温干燥、智能醒发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全薯类食品加工损失率降至6.8%。
马铃薯耐寒、耐旱、耐贫瘠,适应性广、生长周期相对较短,产量高、耐储存,是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主粮作物之外的又一重要粮食作物。为更好地保障我国粮食供给能力,我国早在2015年就提出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并加快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促进薯类粮食产业布局调整。到2019年,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超过478万公顷,马铃薯产量达到9193万吨左右,占到全世界马铃薯产量的近1/4。
然而,一直以来我国马铃薯多以鲜薯形式上市,作为食材用于菜品烹饪中,或是经深加工后成为用途更广的薯类淀粉亦或人们青睐的薯片类休闲食品,在推进薯类主食化的过程中仍有较长的路要走。在食品工业不断向安全、健康、营养、方便方向发展之下,近年来我国不仅加强对种植环节培育优良品种的投入,也通过建设科研平台、投入科研经费、推动马铃薯加工科研平台开展技术协作与创新攻关、设立“薯类主食化加工关键新技术装备研发及示范”项目等多举措,共促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近日农业农村部消息,随着我国实施马铃薯主粮化关键技术突破行动,到如今已经集成50多项马铃薯主食加工关键技术,创建20多条马铃薯主食自动化生产线以及17条全薯类食品加工技术工业化生产线,研发出300多种包含发酵类、非发酵类主食等在内的马铃薯产品。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有企业加强在马铃薯与面粉等结合的科技攻关,产出诸如非油炸薯类方便面、薯类方便粉丝、薯类方便米粉、薯类方便火锅等契合当下消费需求的主食类产品,也进一步推动薯类高值化开发与综合利用水平的提高。
与此同时,在近年来薯类主食化重点专项等支持下,我国还在褐变控制、低温干燥、智能醒发、数字化挤压熟化等全薯类食品加工中面临的关键技术难点上取得突破。据介绍,现今薯类食品加工损失率已经由早前的20%以上降至6.8%,生产加工环节可实现30%以上的降能耗、降成本。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以及马铃薯主粮化关键技术突破行动等等,马铃薯产业正走向提质增效的多样化发展新征程。而伴随着马铃薯主食化进程不断推进,无疑也将带动我国马铃薯上中下游产业协同发展。
原标题:马铃薯加工技术取得新突破 薯类食品加工损失率降至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