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梅州市茶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发布

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整理2024/1/12 8:30:48121
导读
《梅州市茶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提出以打造和建设“客家绿茶之都”“中国单丛茶乡”“三茶统筹”先行示范区为发展总目标.
  近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梅州市茶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助力梅州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产业兴旺。
 
  近年来梅州市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相比于2010年,茶园面积和茶园产量都实现了翻一番,已经成为广东省茶叶生产第一大市。2022年全市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分别占全省的22.41%和18.47%,茶园平均亩产干茶约为89公斤。2022年梅州市茶园面积32.95万亩,同比增长0.67%;茶叶产量2.77万吨,同比增长8.2%。全市茶产业主要分布在梅江、梅县、兴宁、平远、蕉岭、大埔、丰顺及五华等8县(市、区)。
 
  梅州市目前主要以生产绿茶和乌龙茶为主,同时生产少量红茶和其他茶类。2022年茶叶总产量中绿茶占52.52%,青茶(乌龙茶)占42.36%,红茶占2.11%,其他茶类占3.0%。其中绿茶主要以客家炒绿为主,并有一部分名优绿茶,乌龙茶则以单丛茶为主。近年来,在市场需求多元化引导下,梅州市茶叶企业纷纷试制红茶、黄茶、柚花茶等茶品类并投放市场,进一步丰富了梅州市茶叶产品结构。
 
  近年来,在政府政策引导下,梅州市已有梅江区、梅县区、丰顺县、五华县、大埔县5个茶叶产业园获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22年丰顺茶叶产业园再度获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提质扩容)资金支持,极大地促进了梅州市茶叶产业的发展。不过,梅州市茶产业的发展尚未建立与形成全市一盘棋的发展格局,在产业品牌管理、宣传推广、结构布局上缺乏统一的发展规划,亟需通过加强产业顶层设计,盘活产业发展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汇聚发展力量,统一发展格局,共推梅州茶产业大发展。
 
  《梅州市茶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提出以打造和建设“客家绿茶之都”“中国单丛茶乡”“三茶统筹”先行示范区为发展总目标,到规划期末将梅州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态茶产品供应地、高品质客家茶生产基地,优质单丛茶生产高地。力争到2027年,梅州茶产业的生态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及数字化发展取得重要进展。
 
  《梅州市茶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明确一是强基础: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至2027年,梅州茶园种植面积35万亩,投产面积33万亩,茶叶产量3.0万吨。培育和推广地方特色茶树品种1~2个,推广示范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10万亩以上,实现无性系良种茶园覆盖率达85%,推广绿色生态生产技术,建设生态茶园12万亩,改造低质低产茶园5万亩,建设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茶园5万亩,建设数字茶业示范茶园1个,全面推动茶园生产生态化、精细化和现代化;加工技术大幅提升,SC认证企业达85家,现代化生产加工示范企业10家,数字化茶叶加工示范厂1家,推动茶叶加工清洁化、标准化。
 
  二是育主体: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主体。培优扶强省、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整合资源,做大规模、做响品牌。力争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数量1家,省级龙头企业35家,年销售超过1亿企业1家。优化产业组织体系,实现茶农加入合作经济组织比例达60%,改造专业合作社20家、家庭茶场50家。
 
  三是强品牌:进一步做强梅州茶品牌。通过品牌推介、销售和宣传活动,增强梅州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知名度及美誉度。重点将客家文化融入梅州茶叶公用品牌内涵构建和宣传中,让梅州茶叶品牌有明显的识别度。
 
  四是增效益:进一步提升茶叶发展效益。到规划期末,梅州市茶产业综合效益和发展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实现一产产值75亿元,综合产值400亿元。切实实现茶农增收,茶农亩均收入达15000元。
 
  《梅州市茶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提出要提升改造茶叶加工条件、提升加工工艺水平。鼓励开展集中化加工,推广梅江区清凉山茶叶集中加工场所建设模式,提升梅州茶叶加工品质的稳定性。改造茶叶初制加工厂,加大茶叶初制加工厂与龙头企业之间合作,逐步形成重点产区初制茶厂的全覆盖。提升企业加工的现代化和数字化水平,支持企业进行茶叶加工设备提升改造。推进茶叶初加工设备装备更新升级,引导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茶企、社会化服务组织等购置杀青机、揉捻机、理条机、色选机、炒(烘)干机等初制加工机械。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 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