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聚力突破数字强市建设,济宁市
大数据中心牵头建设“卫星遥感数据解译超融合平台”,形成以“1”个空天地数据资源池为基础,“1”个智能调度与解译平台为支撑,“N”个数字化应用场景为核心的空天监测数字化解决方案,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构筑1个数据资源池
形成遥感影像“一张图”
全面统筹全市遥感影像数据获取和处理需求,通过“一采多用”的模式,接入高分系列卫星数据、资源系列卫星数据,并结合应用需求补充吉林1号以及气象卫星数据、雷达卫星数据,有效解决遥感数据重复采集、重复生产、覆盖不全等问题,为政府部门行业监管提供
综合的、快捷的卫星遥感数据与成果服务,目前已统筹近500景原始影像数据。对获取的卫星原始影像数据,通过坐标校正、图片调色、拼接镶嵌、质检等多个环节,制成了涵盖生态环境、城乡水务、交通、能源、应急等领域的30万张影像地图,为数据分析提供支撑。
搭建1个数据解译中台
实现卫星图像智能解译
发挥遥感影像变化监测的优势,利用卫星影像覆盖范围广、重访周期稳定等特点,建立智能分析模型,在生态环保、流域治理、防汛抗旱、能源安全等领域,打造了农作物识别、河湖岸线变化监测、饮用水源地违建识别、城市裸土监测、水域岸线管护、岸线沉降、坑塘水体识别、南四湖全流域气象监测、森林火情监测、土壤墒情监测、输油气管线和高压线保护监测等12类模型算法,根据卫星图像前后对比形成变化监测图斑,对监测异常情况提供智能预警服务。
打造N个数据应用场景
赋能城市智能管理
依托平台,聚焦城市管理的难点堵点,在能源安全、生态环保等领域开展先试先用。在能源安全领域,针对油气管道和高压电线人工巡检成本高、周期长、成效低的问题,平台将油气管道两侧200米和高压电线两侧30米区域纳入卫星监测范围,通过卫星影像对比,对监测区域内建筑、树木、道路、堆土等变化情况进行智能分析比对,对发现影响管道或线路安全的即时在地图予以标注预警,并以短信形式通知业务部门进行现场处置,目前平台已实现我市1200千米长输油气管道和7000千米高压线路监测全覆盖。在生态环保领域,针对城市扬尘管控问题,将我市城区建筑施工工地、道路施工工地以及企业堆场等生产作业区域防尘网覆盖情况纳入监测范围,平台定期评估城市苫盖率,对未按规定进行防尘覆盖的向住建、交通、城管等部门进行预警,此外,平台还通过对我市各类农作物种类、范围和水位线的变化,实现对河湖水质的智能监测评估。目前,卫星遥感数据解译超融合平台已提供130余次遥感监测服务,发现异常图斑2134处,有效提高了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