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网络基站定相核相仪

来源:化工仪器网2022/6/2 9:50:05495
导读:

一.简介

 

S390C网络基站定相核相仪,简称核相仪,是为了解决远程在线高低压:定相核相、相位、频率、验电测试而研发制造的。通过网络基站定相,可以准确识别三相线路的A相、B相、C相,完成统一色标工作。可以对高低压线路核相、环网柜核相、开关柜核相、中置柜核相。同时具有普通无线高压核相仪、无线高压卫星授时远程核相仪、无线高压验电器产品的功能,可以方便快速完成各种核相工作。

本产品整套系统及设备由卫星定位系统基站群服务器群物联网通讯模块、数据库RF无线通讯模块手持接收器探测器(采集终端)天线物联卡伸缩绝缘杆等组成。

卫星定位系统:基站、手持接收器都内置六合一多模卫星授时模块,支持多种卫星导航系统,包括中国的 BD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盟的GALILEO,日本的QZSS以及卫星增强系统SBAS(WAAS,EGNOS,GAGAN,MSAS),包含32个跟踪通道,可以同时接收六种卫星授时系统的GNSS信号,并且实现联合授时及定位,确保地理位置定位,测试稳定。

基站群:由多个基站组成基站群,本系统设计可以兼容10000个基站,一般地市级范围安装1-2个基站即能满足使用。基站采用全铸铝外壳,具有防水功能,结实耐用,安装于10kV三相变压器二次输出端。内置GPS模块、物联网通讯模块、RF无线通讯模块。基站将采集到的相位、频率等信号通过物联网通讯技术传送给服务器,基站检测到的数据作为比对标准源,采集器检测到的数据与基站源数据对比计算出相位差,通过相位差值完成定相核相,定相核相即准确识别A相、B相、C相

服务器:采用分布式服务器群架构,有效降低地域引起的网络延时,提高服务端容错能力,增强并发数据处理能力。服务器可以分别接收基站、手持接收器、采集器传来的数据。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基站、采集器数据得出相位差、频率等参数,再将分析结果发送给各手持接收器,手持接收器使用人员就能实时接收任一采集器所检测到的相位、频率信息,同时准确识别标准A相、B相、C相,包括地下室没有任何通讯信号的场所定相核相,完成统一色标工作。

数据库:采用分存式高并发读写分离式数据库,具有高性能、高可靠、高容灾,数据库可以把基站端、手持端、采集器的数据保存6个月,服务器可按需读取数据分析。

探测器:探测器都内置RF无线通讯模块,与手持接收器之前通过315MHz/433MHz频率无线传输数据,可以从1V~550kV电压全智能核相,也可用于高压线路和*密封的环网柜低压感应点核相,其中35kV以下的裸导线探测器可以直接接触核相,35kV以上的裸导线采用非接触式核相,非接触核相是将探测器逐渐靠近被测导线,当感应到电场信号时就可以完成核相,这样无需直接接触高压导线,安全可靠。核相时,空旷地面采集器与接收器距离可达160m,卫星授时核相距离大于500km。

手持接收器:采用3.5寸真彩液晶屏设计,内置GPS模块、GSM模块、RF无线通讯模块,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数据,也可以对采集器、基站抄表。接收器同屏显示实时定相结果、相位、频率、卫星时间、卫星颗数、基站号、网络状态等信息。具有“X信号正常、Y信号正常、Z信号正常、A相、B相、C相、同相、异相”等语音提示,清晰直观。

绝缘杆:伸缩绝缘杆,拉伸后长约5米,收缩后约1米,轻便、具有防潮、耐高温、抗冲击、高绝缘、可伸缩等特点,连接采集器,可以挂在线路中测试,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加长或减短绝缘杆的长度。

 

  • 系统网络结构图

 

整套设备综合应用了:卫星定位系统、物联网、RF通讯、数据库、电力电子技术等技术。其基站一般以地市级单位安装1-2台即可以使用,探测器、手持接收器根据实际需求配置数量。实现:智能化、网络化、远程在线遥感遥测。

 

 

 

 

 

 

 

 

 

 

 

 

 

 

 

 

 

 

 

 

 

 

 

 

 

 

 

 

 

 

 

 

 

  • 技术规格

系统功能

网络基站定相核相,地下室没有任何通讯信号的场所定相核相,识别标准的A相、B相、C相;卫星授时远程核相,普通核相;高低压线路核相、环网柜核相、开关柜核相、中置柜核相;频率、相位、相序、验电等测试

电    源

基  站:AC 380V (三相四线)

接收器:7.4V可充锂电池,连续工作约4小时

探测端:3.7V可充锂电池,连续工作约8小时

核相模式

基站定相核相模式、卫星授时模式、普通核相模式

RF频率

315MHz、433MHz无线传输

通讯方式

基站与服务器采用TCP通讯协议,手持接收器与服务器采用UDP通讯协议,接收器与采集器采用315MHz/433MHz无线通讯,确保网络通讯安全稳定。

核相距离

卫星授时模式核相距离达500km以上

普通核相模式距离约160m,探测器与接收器通讯距离约80m

显示模式

3.5寸真彩液晶屏显示

量    程

核相电压等级:AC 1V550kV

相位:0°360°

频率:45Hz75Hz

分 辨 力

1°;0.1Hz

精    度

(23℃±5℃,80%RH以下)

基站定相核相、卫星授时核相:≤±5°;普通核相:≤±10°

频率:≤±2Hz

相别定性

XY两接收器显示的实时相角差在330°~360°或0°~30°为同相或A相;在90°~150°异相或B相,在210°~270°为异相或C相

语音功能

A相、B相、 C相、X信号正常、Y信号正常等语音功能

持续核相时间

在卫星授时模式下,卫星授时成功后,若无卫星信号可持续核相30分钟以上,满足地下室、矿井下核相

绝缘杆尺寸

拉伸后长约5m;收缩后长约1m

核相方式

接触核相:35kV及以下裸导线,或110kV以下有安全绝缘外皮的导线直接接触核相。(带绝缘杆操作)

非触核相:35kV以上裸导线,或110kV以上线路采用非接触核相。(带绝缘杆操作)

基站天线

GPS球形天线,线长5米;GSM天线,线长5米

验电指示

探测器“嘟--嘟--嘟”蜂鸣声

换    档

自动换档

采样速率

2次/秒

搜星时间

第1次开机搜星时间约3-5分钟,开机后第二次搜星时间约30秒,后续热启动约1秒,搜索卫星时主机正面水平朝天,在四周空旷的场所搜索卫星。

卫星授时精度

小于30nS

仪表尺寸

基站:长宽厚300mm×200mm×85mm

核相探测器:长宽厚145mm×60mm×48mm

接收器:长宽厚250mm×100mm×40mm

背光控制

上下箭头键调整背光亮度

感应强度控制

根据感应的电场强弱不同,探测器能自动控制放大倍数,便于排线密集场所核相

数据保持

测试模式下按HOLD键保持数据,再按HOLD键取消保持

退出功能

ESC键退出当前功能界面,返回上级目录

数据查阅

ENTER进入数据查阅模式后,按箭头键翻阅所存数据

搜星指示

搜索卫星时动态显示“----”符号

自动关机

开机约30分钟后,仪表自动关机,以降低电池消耗

额定电流

探测器:35mA max;接收器:300mA max;基站:150mA max

电池电压

当电池电压低时:探测器电源指示灯慢闪,提醒充电;接收器电池电压低符号显示,提醒充电

仪表质量

基  站:1.6kg(含配件);探测器:205g(含电池);接收器:395g(含电池);绝缘杆:1.45kg;总质量:12.6kg(含仪表箱)

工作温湿度

-1040℃;80%Rh以下

存放温湿度

-1060℃;70%Rh以下

干    扰

无特强电磁场;无433MHz、315MHz同频干扰

绝缘强度

绝缘杆:AC 110kV/rms(5节绝缘杆全部拉伸后,两端之间)

探测器:2000V/rms(外壳前后两端之前)

接收器:2000V/rms(外壳前后两端之前)

结    构

防滴漏Ⅱ型、IP63

适合安规

GB13398-92、GB311.1-311.6-8、3DL408-91标准和新颁布电力行业标准《带电作业用1kV35kV便携式核相器通用技术条件DL/T971-2005》要求

符合IEC61481-A2:2004;IEC 61243-1 ed.2:2003标准

 

 

  • 装箱单

手持机配置清单

通用探测器

2个(X、Y各1个)

 

 

定相手持接收器

2

3G/ 4G通讯卡

2张(装手持接收器内)

GSM天线

4

伸缩绝缘杆

 2根(5米)

铝箱

1

探钩

2

探针

2

锂电池

4个(仪表内)

自校线

 1

辅助测试线

 2

USB充电器、充电线

 1

用户手册、保修卡、合格证

 1

 

 

基站配置清单

基站

1

3G/ 4G通讯卡

1张(装基站内)

GSM外置天线

1根(线长5米)

GPS球形天线

1套(线长5米)

基站工具箱

1

附件工具箱

1

连接线

1

 

 

  说明:

     1、基站一般以地市级单位安装2-3台。

     2、手持机根据用户实际需求配置数量。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展开全部
相关技术
当前客户在线交流已关闭
请电话联系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