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事关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科技部作出最新回应

来源:科技部网站2023/10/12 8:37:07104
导读
10月9日,科技部网站发布了关于全国人大代表陈广浩提出的《关于加快建设区域科学仪器共享平台,更好服务于科技创新工作的建议》的答复和全国政协委员施卫东提出的《关于着力提升高校和科研院所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提案》的答复。
  10月9日,科技部网站发布了关于全国人大代表陈广浩提出的《关于加快建设区域科学仪器共享平台,更好服务于科技创新工作的建议》的答复和全国政协委员施卫东提出的《关于着力提升高校和科研院所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提案》的答复。
 
  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7246号建议的答复
 
  国科建议基〔2023〕161号
 
  陈广浩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建设区域科学仪器共享平台,更好服务于科技创新工作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并商中国科学院,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工作的情况
 
  科技部、财政部等部门高度重视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工作,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等文件,通过建设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开展评价考核等一系列举措,大力推动科研仪器设施开放共享,提升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水平,支撑服务科技创新工作。
 
  二、关于加快建设区域科学仪器共享平台,更好服务于科技创新工作的建议
 
  (一)关于加强建设统一开放的国家网络管理平台。
 
  科技部通过完善制度、搭建平台、强化考核,全面推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取得了积极进展,建立了集仪器预约、评价考核、资源调查、购置评议等功能于一体的科研设施与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指导推动20多个省市和300多家中央级高校院所建立了在线服务平台并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与国家网络管理平台互联对接,将全国13.5万台(套)原值50万元及以上的大型科研仪器纳入平台开放共享,基本建成了覆盖全国的跨部门、跨领域、多层次服务体系。
 
  此外,中国科学院基本建成以90个所级公共技术中心为基础、16个大型仪器区域中心为骨干的两级中心支撑体系,督促大型仪器设备使用与开放共享,同时建成了中国科学院仪器共享管理平台,并与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与大型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对接,为跨区域、跨单位仪器设备用户提供预约使用和仪器操作等技术服务。
 
  (二)持续推进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工作。
 
  科技部会同财政部等部门制定了《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大力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持续开展开放共享评价考核,在评价考核结果基础上,对管理单位进行奖惩,充分释放服务潜能,提高使用效率,取得了良好反响,有效推动了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共享仪器设备。
 
  (三)引入市场化运营提升大型科研仪器使用效率。
 
  科技部会同财政部、国资委等部门支持指导各地方以授权为基础、建立市场化方式运营为核心的科研设备开放共享机制,切实提高科研仪器设备使用效率。上海研发服务平台与牵翼网络合作进行市场化运作,以检测服务为切入点,为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检验检测、仪器共享、计量校准等一站式服务,有效降低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研发成本。
 
  (四)实施科技创新券政策助推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
 
  各地方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过程中,纷纷推出了本地科技创新券政策,引导科研仪器设施的开放共享。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地方实施了创新券政策,其中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等13个地方已在省级层面推行,湖北、安徽等8个地方目前在部分地市组织实施。长三角三省一市、京津冀三地等地区在科技部的指导下推动创新券跨地区互认互通,推进科技资源跨区域共用共享。
 
  (五)施行查重评议,引导共享共用,避免重复购置。
 
  科技部、财政部等部门高度重视科研仪器设备购置等有关工作。2019年,两部门联合印发《中央级新购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查重评议管理办法》(财科教〔2019〕1号),要求对中央和地方所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其他科研机构利用中央财政资金申请购置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实施查重评议,并将查重评议结果作为批准新购大型科研仪器设备事项的重要依据。2020年,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通知》,强调科研仪器共享共用要求,并明确将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情况作为新增资产配置的重要参考。同时,财政部将单位科研设施与仪器共享共用情况,作为相关项目预算审核重要因素。
 
  三、下一步工作考虑
 
  科技部将会同相关单位,加强统一组织协调机制,统筹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资源,从源头控制重复购置,不断完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继续大力推进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持续开展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工作,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充分调动积极性,提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使用效率,促进大型科研仪器面向社会开放共享。
 
  感谢您对科技工作的支持!
 
  科技部
 
  2023年7月12日
 
  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2948号(科学技术类135号)提案答复的函
 
  国科提案基〔2023〕第49号
 
  施卫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着力提升高校和科研院所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并商教育部,现答复如下。
 
  加强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是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效益,充分释放服务潜能,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度重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工作。科技部、教育部等部门,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加强队伍建设,推动落实主体责任,推动我国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取得了积极进展。
 
  您的提案分析了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背景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的4条建议对提升我国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合理高效开放共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科技部将会同教育部,充分吸纳您的建议,进一步推进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持续提升科研设施与仪器利用效率。
 
  一、关于加强制度保障,形成正确导向的建议
 
  2017年以来,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发布了《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纳入国家网络管理平台的免税进口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办法(试行)》《中央级新购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查重评议管理办法》等文件,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修订,将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纳入法制化轨道。教育部正在修订《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办法》,推动高校加强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科学制定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评价办法。下一步,科技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督促指导,推动各项制度落实落地。
 
  二、关于加强共享宣传,树立共享共识的建议
 
  长期以来,科技部高度重视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的宣传工作,2022年12月,人民日报刊发《优化配置资源 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科研仪器进一步开放共享》等2篇评论,科技日报也刊发了《开放共享 让大型科研仪器“忙”起来》报道,同时相关工作在科技部官方微信公众号“锐科技”和“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等平台进行宣传。下一步,科技部将进一步加强政策宣贯和解读,持续强化宣传,提升高校院所科研仪器共享意识。
 
  三、关于明确管理体制机制,落实管理责任的建议
 
  教育部要求高校设立由校领导牵头的工作组,统筹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明确专门管理机构和管理职能,制定本校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实施细则,并负责具体实施。2018年3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科技司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工作的通知》(教技司〔2018〕110号),支持高等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将仪器开放共享水平和评估结果作为基地管理、科研管理的评价内容之一,引导高等学校进一步加强科研设施与仪器的共享共用。下一步,科技部将会同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和地方,督促指导高校院所按照职责要求建立、完善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机制。
 
  四、关于搭建信息平台,提供技术支撑的建议
 
  科技部建立了集仪器预约、评价考核、资源调查、购置评议等功能于一体的科研设施与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指导推动31个省市和338家中央级高校院所建立了在线服务平台并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与国家网络管理平台互联对接。截至目前,13.3万台(套)原值50万元及以上的大型科研仪器已纳入平台开放共享,仪器对外服务总机时达920万小时,市场上已有以仪器服务为主要业务的第三方服务平台已经超过100家,在线推出各类仪器服务2000多项。教育部重点推进直属高校公共分析测试平台建设,支持高等学校建立仪器管理和开放共享的网络信息和服务平台,实现科技设施与仪器配置、管理、服务、监督、评价的有机衔接,并根据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要求统一纳入国家与地方网络管理平台,逐步形成跨学校、跨领域、多层次的网络服务体系,向全社会提供服务。
 
  感谢您对科技工作的支持!
 
  科技部
 
  2023年7月26日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 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