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解读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全生产司2023/9/29 8:31:17110
导读
《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力争到2025年,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形成10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安全应急装备龙头企业、50家以上具有核心技术优势的重点骨干企业,培育50家左右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含创建单位)。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应急管理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为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行动计划》,现解读如下:
 
  一、《行动计划》出台背景是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安全应急装备发展。2023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把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电力装备、安全应急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着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应急装备发展做出重要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提出要“壮大安全应急产业”。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安全应急装备现代化水平,对满足日益增长的安全应急需求,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具有重要意义。
 
  灾害事故多发频发对安全应急装备提出更高要求。2021年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2022年四川泸定6.8级地震、2023年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露天煤矿坍塌事故、北京及河北特大暴雨灾害等灾害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也对发展先进适用的安全应急装备,提升高危行业本质安全水平和增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安全应急装备发展亟需加强政策引导。近年来,我国安全应急装备快速发展,涌现出一批优质企业和先进产品,在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和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部分关键装备技术薄弱,供需两侧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亟需从国家层面加强政策引导。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园区、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积极性,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产品,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先进产品推广应用、完善产业布局、加强生态建设,采取更加有力措施推动安全应急装备高质量发展。
 
  二、如何推动实现《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
 
  《行动计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形成10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安全应急装备龙头企业、50家以上具有核心技术优势的重点骨干企业,培育50家左右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含创建单位),对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拟从两个方面着手推动实现上述目标:一是坚持应用牵引,重点推进。面向重大自然灾害与生产安全事故场景需要,聚焦发展需求急、技术新、市场广的10大重点场景需要的安全应急装备,加强研发及应用推广,推进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二是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通过核心技术攻关,推进部分薄弱的装备技术实现突破;通过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提高产业的整体效益和水平;通过补链强链延链,不断完善产业链,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通过发布目录,加强推广应用;通过企业培优,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三、《行动计划》为何聚焦10大重点领域?
 
  一是安全应急装备涉及领域多,应用场景也较多,《行动计划》重点聚焦近年来多发的自然灾害场景和造成较大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场景所需的装备,集中力量加快重点领域装备发展。
 
  二是我国相关领域重大装备水平需加快提升。当前灾害事故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特征,需不断提高重大装备现代化水平,满足我国不断提升高危行业本质安全水平和增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能力的新的更高要求。
 
  三是大型安全应急装备发展需要国家大力推动。大型安全应急装备研制时间长、成本高、市场推广难度大,导致部分科技成果产业化动力不足,新技术不能及时转化为现实产品,需要国家层面加快推动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
 
  四、《行动计划》10大任务如何推进落实?
 
  《行动计划》从技术创新、推广应用、繁荣生态三方面提出研发攻关、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发布推广目录、发布家庭应急产品规范企业推荐目录、推进试点示范、加强宣传推广、完善产业链、加强企业培优、推动集群化发展、完善标准体系等10大任务,需要统筹协调政产学研用等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推进落实。
 
  一是开展重点装备研发攻关。面对越来越复杂化、多样化的灾害风险特征,需要不断研发攻关新型高端装备。围绕《行动计划》中提出的急需技术装备,国家和省级相关部门发布技术装备揭榜攻关指南和重点专项指南,组织产学研用相关单位申报,推动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二是打造研发创新及公共服务平台。研发平台作为支持和促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基础设施,国家支持产学研用单位围绕急需技术装备打造研发创新平台,推进成效显著的创新平台申报省级、国家级创新平台。支持建设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并联合需求部门支持开展先进适用装备的实战测试和演练。
 
  三是发布推广目录。为了能够让供需部门更好了解安全应急装备的需求信息和供给信息,《行动计划》提出了亟待推广应用的装备。我们将组织企业申报,遴选一批具有先进性、可靠性、推广应用前景的装备,编制发布《先进安全应急装备(推广)目录》,公布装备的性能指标、检测报告、应用场景、应用案例等,供用户选用。
 
  四是发布家庭应急产品规范企业推荐目录。目前,我国家庭应急产品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未形成知名品牌效应,生产企业多为小微企业,消费者不了解生产企业的资信、依法依规、产品质量等情况。对此,我们将按照企业自愿申请原则,根据规范条件遴选一批企业,编制发布《家庭应急产品规范企业(推荐)目录》,实行动态管理,方便消费者选购适用产品。
 
  五是开展装备试点示范。为加大新型、高端装备的应用推广力度,相关部门联合推动安全应急装备应用试点示范,遴选具有技术先进性、应用实效性、模式创新性、示范带动性的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开展试点示范,推进产业化应用。
 
  六是加强宣传推广。为拓宽安全应急装备的推广应用渠道,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继续联合相关部、省举办中国安全应急产业大会,不断扩大产业影响力。鼓励地方举办安全应急装备发展大会、博览会、创新大赛等,推进产研对接、产需对接、产融对接。
 
  七是完善产业链。聚焦我国急需安全应急装备,加快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行动计划》中提出的重点装备,绘制产业链图谱,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推动龙头企业担任产业链链主,集中优质资源补短板锻长板,促进产业链、创新链和供应链整体提升。
 
  八是加强企业培优。为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促进安全应急装备大中小企业发展,我们将积极培育安全应急装备领航企业。培育安全应急装备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促进特色明显、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加快发展。建立重点企业联系机制,支持企业承担重大任务。同时,将试点开展企业的质量管理能力评价,促进企业向卓越质量攀升。
 
  九是推动企业集群化发展。目前,安全应急产业集聚发展初见成效,已有8家园区被命名为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18家园区被命名为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基地安全应急产业总产值超过了5000亿元。下一步,还将继续推进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大力度开展安全应急装备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推动安全应急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
 
  十是完善产业标准体系。标准建设是促进安全应急装备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有很多新型安全应急装备由于标准建设不完善,影响了装备高质量发展。对此,我们将推动组建安全应急装备标准化技术组织,研究编制安全应急装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加快重点领域标准制修订工作。
 
  五、如何保障《行动计划》顺利实施?
 
  为全面完成《行动计划》的各项目标和任务,《行动计划》提出了五项保障措施,主要是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政策支持、推进产融合作、加快人才培养、加强培训和企业服务。
 
  加强组织领导是推进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安全应急装备涉及领域横跨多个部门和单位,加强部门合作和部省联动十分重要。我们将推动地方建立产业发展统筹推进机制,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将安全应急装备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支持范畴。
 
  政策扶持对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国家部委层面,将加大对安全应急装备发展的支持,将符合条件的安全应急装备纳入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范围,研究综合运用政府采购需求标准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产业发展。鼓励地方政府出台扶持政策支持安全应急装备发展。
 
  通过产融合作推动安全应急装备发展,能有效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助力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我们支持企业申报“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也鼓励社会资本出资组建安全应急装备产业发展基金拓展融资渠道等。
 
  安全应急装备人才培养是促进安全应急装备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支持高等院校开设安全应急相关专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支持产教融合培养安全应急领域卓越工程师等。
 
  加强培训和企业服务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有力保障。我们将推动行业协会、联盟等第三方机构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企业服务。将鼓励示范基地等开展安全应急体验式培训,不断提升公众安全意识。
 
  六、怎样加快《行动计划》的推进及评估?
 
  一是广泛深入开展政策宣传解读。组织新闻媒体和安全应急装备领域专家通过新闻报道、专题访谈、解读文章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和深入解读,提高政策知晓度和关注度,推动政策措施有效执行。
 
  二是统筹推进各项措施细化落实。指导各地根据实际,加快提出安全应急装备发展的有效举措,抓好政策落实。鼓励和指导企业健全工作体系和配套制度,提升安全应急装备供给能力。
 
  三是开展动态评估和跟踪研究。组织专业机构适时对措施落实情况和效果开展评估,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分析解决难点问题。动态跟踪安全应急装备政策需求,持续开展重点问题和政策研究,推动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 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