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宁波:生态绿脉根植大堰,打造浙江省首个“零污染村”

来源:浙江省生态环境厅2023/9/23 8:33:33111
导读
2019年起,宁波市奉化区大堰镇,多元化丰富教育实践活动和课程,通过“软教育”带动“硬执行”,不断丰富活动载体,以“一批人带动一群人”的模式,纵深推进群众参与度与参与率。
  古称“连山”的大堰镇背倚天台山余脉,位居横山水库上游,森林覆盖率达77%,是“一江清水送甬城”的重要饮用水源保护地。2019年起,宁波市奉化区大堰镇以“打造生态环境教育示范”为目标,完善生态环境教育基础设施场所,多元化丰富教育实践活动和课程。通过“软教育”带动“硬执行”,不断丰富活动载体,以“一批人带动一群人”的模式,纵深推进群众参与度与参与率,实现“全民皆是行动者、全民皆是参与者”的生态环境教育浓厚氛围。2021年,大堰镇生态环境教育特色镇试点项目获评“‘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全国十佳公众参与案例,并成功入选省级低碳先行镇试点。
 
  一是突出共建共治,重塑生态治理格局。建立“我们的家园”基础提升、生态环境教育宣讲、垃圾分类资源利用等公众参与平台,深入探索“共治共建”模式。以村规民约为抓手,围绕水生态保护、森林资源保护、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等内容,通过宣传栏、宣传册、会议等多种载体和形式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宣传,截至2022年,累计开展“修民约”“背民约”“唱民约”等系列活动共计23次;发放生态环境教育特色镇创建倡议书、环保公约等1.6万余份。建立有特色、有机制、有计划的志愿者组织,在基层环保治理及生态环境宣传教育方面开展志愿服务。截至2022年,累计建立志愿者队伍40支,发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环保宣传等5万余次,开展上门指导2万余次。
 
  二是筑牢减污核心,描绘乡村生态画轴。打造浙江省首个“零污染村”,推出“厨余垃圾搜集—自然发酵—生态还田”模式,推动垃圾分类和堆肥制作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农村生活垃圾从源头减量到资源化利用的闭环格局。截至2022年,累计制成环保酵素有机肥料越85吨。搭建全省首个农村垃圾回收平台—“环保集市”,通过积分兑换模式,有效促进垃圾分类工作。截至2022年底,“环保集市”的模式已复制到大堰镇11个村,实现镇域环保集市全覆盖。累计开展集市66期,回收旧衣服8.5万斤、塑料瓶2.9万个、农药瓶农药袋42.8万只。
 
  三是打造一村一品,拓展生态教育矩阵。以生态环境教育特色小镇专项规划及建设指南为技术指引,成立由党政领导、分管部门、专家团队、乡贤、志愿者等组成的专班,充分挖掘当地自然人文资源,打造箭岭村“零污染”模式陈列馆、后畈村“瓦缸艺术”展览馆等宣传教育基地,丰富“一村一品”生态环境教育品牌,拓宽生态环境教育的价值转化途径。建设生态环境教育、生态环境研学、会议培训等多重功能于一体“两山实践”自然教育中心,打造集中展示“两山”转化生动实践的重要窗口。
 
  原标题:宁波:生态绿脉根植大堰  文明理念浸润乡土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 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