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农业部:中央财政将继续支持开展地膜回收工作

来源:环保在线编辑:Leven2023/7/1 14:16:14115
导读
农业部表示,2023年中央财政将继续支持开展地膜回收工作。地膜对于农耕的意义不可否认,而针对地膜污染的问题,从源头抓起就很必要,可生物降解地膜推广也不失为现阶段有效的解决方案。
  6月25日,农业农村部公开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5346号建议的答复摘要,关注的是农村地膜回收问题。
 
  农业部表示,2023年,“中央财政将继续支持开展地膜回收工作,支持引导农户、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生产回收企业等实施主体,科学推进加厚高强度地膜使用,有序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推广地膜高效科学覆盖技术,降低使用强度。严格补贴地膜准入条件,禁止使用不达标地膜”。
 
  农用地膜这个话题似乎好久没提过了,但是其一直在“三农”问题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当然,这不仅涉及到农业面源污染,更牵连着土壤污染,微塑料污染,可以说影响范围很大。近日,环保在线于【可生物降解是塑料产品的“万能牌”吗?】中提到过,业界在理智看到可生物降解塑料发展的问题时发现,虽然部分领域采用可生物降解塑料的利益权衡并不如预期那么美好,但农用地膜这块绝对是不二之选。
 
  农业农村部农膜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主任严昌荣教授就坦言,全球地膜用量75%在中国,我们不得不用,不得不防,也不得不靠自己。
 
  地膜对于农耕的意义不可否认,公开数据显示,地膜覆盖使作物水分利用提高了30%,也使产量增加了30%,为我国农产品保障作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我国地膜应用上却埋下了巨大环境隐患,一是偏薄,日本欧洲普遍在20微米以上,我国则很多不到10微米,2021年地膜厚度合格率还不到5成。二是颜色,我国地膜以无色透明为主,美日欧这样的基本以有色为主。
 
  那么对于地膜残留带来的污染,在此不赘述,重点看一下对于地膜污染的“防”和可生物降解地膜的利用推广。
 
  针对地膜污染的问题,从源头抓起就很必要,“防”的方案分两面,一是采用厚地膜,提高地膜合格率,二是大力推进地膜回收工作。
 
  地膜回收之所以比较困难,主要原因在于投入与收入比的不平衡,如果地膜残留又比较碎片化,则回收难度更大。所以,,我国2017年就启动了农膜回收行动,出台强制新标对地膜厚度加以限制,2020年又再次发布了农用薄膜管理办法,但依旧无法在短期内就完全解决问题。
 
  所以,可生物降解地膜的推广就是现阶段更被青睐的解决方案了。目前,可生物降解地膜在马铃薯、花生、烟草和水稻生产上已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当然其使用成本还是个大门槛,性能方面的提升也有待更多技术的突破。
 
  那么就当前来说,各地在应对地膜污染方面,采用的是多管齐下的方式。
 
  如安徽绩溪,开设了“生态美超市”,鼓励废弃农地膜回收,用于兑换实用的生活用品。该“超市”将废弃农膜、塑料包装物、农药包装物等塑料垃圾都纳入积分名单中,“1公斤废弃农地膜兑换2积分”,大大提高了农民回收废弃农地膜的积极性。
 
  如重庆北碚,建立村、镇街、区三级回收体系,督促回收企业制定具体回收工作方案,建立奖补制度,强化与各级部门的联动宣传,通过设立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督导员、镇街回收站负责人等岗位夯实废弃农膜回收责任。
 
  如湖南宜章,在县域内布设置了5个废旧农膜回收网点,遴选了一家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厂,将地膜变成塑料再生颗粒,打通回收到再利用的一条龙渠道。据悉,自试点开始,全县回收地膜数十吨,取得了良好进展,下一步还将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应收尽收。
 
  再如贵州马官镇,今年开始实施全生物降解地膜试验示范项目,鼓励当地更多农业企业、公司、合作社、大户等使用可降解农膜。并且,马官镇也同时注重废弃农膜的销售、使用、回收全过程,加强废弃农膜乱丢弃管理。
 
  少用多回收,严格标准,推广可生物降解农膜,各地都在寻求科学合理的解决路径。要防,要管,也要治,“地魔”的魔咒距离终止也就不远了。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 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