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全球每年因使用化石燃料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接近400亿吨,伴生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所以减少一次化石燃料使用、加快绿色转型无疑是人们积极应对气候危机迈出的关键一步,在全球范围内大力开发清洁能源刻不容缓,相关产业也由此进入发展快车道。
但作为最容易获取的“绿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形式“靠天吃饭”属性明显,天然具有不稳定、波动大的特点,实际应用中变数较多。于是,为更平稳高效地获取并使用这些清洁能源,储能的概念开始兴起。当电力生产较旺盛时,可将富余部分储存起来,待需要时再进行释放使用,主要有重力储能、电化学储能、飞轮储能等几种形态。
受益于风光电及
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储能市场发展的风口也已经到来。有关协会统计发现,截至2022年底,我国新型储能装机量超出8.7GW,总体市场规模1800亿元,同比增长240%。而按照预测,到2025年,相关产业链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大关,到2030年再翻倍到3万亿元级别。
巨头加快出海,大单频现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内经历了一轮“卷生卷死”之后,储能巨头们已经先后将业务布局拓展到海外。近日,亿纬锂能连续两天签下总计超23GWh储能大单,合作方为美国注册的储能
电池供应商Powin,以及美国电动汽车和工商业电池储能解决方案提供商ABS,产品内容均为方形磷酸铁
锂电池。
而就在今年3月,宁德时代也公布了与电池储能项目开发公司HGP去安定的450MWh电池储能项目供货协议,并将持续合作推动5GWh公用事业级和分布式储能项目展开。一直以来,身为动力电池领域先锋力量,宁德时代的业务调整往往都会牵动市场关注的目光。根据其2022年财报,宁德时代全年储能电池营收达449.8亿元,同比增长230%,占总营收约13.7%。
另外,尽管目前尚未采取行动,也有部分企业将进军海外储能市场写进了工作目标,如智光电气,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海外户用储能已完成样机研发设计,预计今年三季度前能够完成认证并争取获得订单。
国内再出百亿项目,融资热情高涨
再看国内储能市场,5月31日,普利特公告称,将通过控股子公司与海四达与浏阳经开委签订《招商项目合作合同》,计划投建30GWh钠离子及锂离子电池与系统生产基地项目,预计总金额可达102亿元。签约仅一周左右时间,普利特再公布10亿珠海富山工业园6GWh储能电池及其系统生产基地项目。
鹏辉能源也在5月22日公告称,拟在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投资建设年产36GWh的储能1号项目,投资额为130亿元。
与此同时,储能产业的高增长预期还吸引到了不少“外行”跨界布局。如近期,房地产企业荣盛发布公告称,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股东持有的盟固利新能源68.38%股权,后者是国内较早进入动力电池赛道的企业之一,主要从事新能源车用、储能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关键材料研发和产业化。
融资方面,科创板日报数据显示,近一年来,国内共超60家储能领域企业获得融资,今年5月28.4亿元的融资总额更使得赛道跃居碳中和领域前列。
此前环保在线也曾关注到,资本市场对储能行业的热情不仅体现在参与度高,融资金额也普遍达到亿元级别,如大连融科储能超10亿元的B轮融资;广东诞生了第一个便携式储能IPO,即华宝新能,开盘市值一度飙至220亿元等等。
因此,无论是看国内还是海外市场,储能都将会是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发展前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