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投用,CCUS期待加入碳市场“朋友圈

来源:环保在线编辑:小易2023/6/6 14:23:0077
导读
近日,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项目正式投用,作为从末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关键技术,CCUS被认为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重要的托底。
  中国海油官方消息称,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项目已正式投用,开始规模化向海底地层注入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主要来自海上石油开采环节。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的成功投用意味着我国已经具有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处理、注入、封存和监测的全套技术和装备体系,对“双碳”战略目标实现有着重要意义。
 
  如何将气态的二氧化碳封存到海底?主要采取封存回注的方式,即通过技术手段,捕集二氧化碳并注入至地下800米-3500米深度范围内的陆上或海底咸水层,这也是国际公认的促进碳减排措施之一。该项目预计每年可封存二氧化碳30万吨,累计将超过15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1400万棵。
 
  作为从末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关键技术,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也被认为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重要的托底。众所周知,火电、钢铁、水泥等工业行业是温室气体主要来源渠道。但相应地,这些传统行业更难转身,除了生产方式的革新之外,能够在减排同时保证生产灵活性的CCUS更加不可或缺。
 
  国际能源署认为,CCUS必须与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电气化、生物能源和氢能源一起,作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四大支柱。其预测,到2024年,全球每年在CCUS上的投资可达400亿美元(近2900亿元人民币),而为了按计划完成净零目标,到2023年,全球碳捕集规模应达到16亿吨,是2021年的40倍。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发布的《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年度报告(2021)》显示,在碳中和目标下,我国2030年CCUS减排需求为0.2亿—4.08亿吨,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预计到2050年产值规模将达3300亿元。
 
  于是,在《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等政策支持下,社会资本也在加快布局。2023年3月,“碳寻计划”正式在北京启动。该计划由腾讯牵头,旨在推动前沿 CCUS技术走向规模化应用,是中国CCUS领域首个由科技企业发起的大规模资助计划,规模在亿元人民币级别。按计划,将落地5-10个技术试点、加速5-10家初创企业,以最终实现千万吨级的减排。
 
  在“碳寻计划”启动现场,有关专家表示,CCUS技术已进入发展快车道,当下只有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以及工程示范多环节同时发力,提前布局技术创新,设定近、中、远期技术目标,才能充分发挥CCUS技术在我国双碳战略中的角色。
 
  但技术创新是一方面,阻碍CCUS大规模应用推广的,还有其经济性因素。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董事长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建议,应“重启并打造全国统一的自愿减排(CCER)市场,研究并发布CCUS方法学,推动CCUS项目尽快纳入我国自愿减排机制,更好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CCUS纳入碳市场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允许重点排放单位直接用其CCUS抵消排放配额,另一种是将CCUS项目纳入自愿减排交易,允许其作为抵消机制组成部分用于抵消排放配额。无论是哪种渠道,对采用CCUS计划的企业来说,通过加入碳市场,可获取一定的收益,进而弥补成本较高的缺点。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负责人亦透露,为推动CCUS发展,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完善促进CCUS发展的政策体系,探索和培育CCUS发展的新技术经济范式,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激励措施,做好CCUS发展政策指引。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 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