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冷冻炒饭在国内的机遇与挑战

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整理编辑:Yolanda2023/5/12 8:45:07105
导读
入局预制菜的企业从各个领域布局,水产预制菜、海鲜预制菜、肉类预制菜、地方特色预制菜等,市场不断细分,大家开始重新审视“冷冻炒饭”这个小分类。
  【食品机械设备网 市场分析】炒饭在我国由来已久,譬如扬州炒饭,在隋朝时期早已成形。如今,这道制作方便、耗时较少、又能个性化添加食材的传统主食,用“冷冻”形态面向大众,市场接受度如何呢?未来又将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冷冻炒饭属于加热即食预制食品,和预制菜异曲同工,但市场反响一直不温不火。近年来,预制菜市场火爆,出现了小酥肉、酸菜鱼、肥肠等销售火爆的大单品。入局预制菜的企业从各个领域布局,水产预制菜、海鲜预制菜、肉类预制菜、地方特色预制菜等,市场不断细分,大家开始重新审视“冷冻炒饭”这个小分类。
 
  冷冻炒饭:日本接受度高,国内不温不火
 
  说起冷冻炒饭不得不提日本。日本企业日冷食品创建70余年,有2500个SKU,有三款长青产品,其中有发售了20多年的冷冻炒饭。日本某电视台曾做了一个“2019年日本冷冻食品”的总选举,从756种冷冻食品中,选出“真的很好吃冷冻食品best30”。位列冠军的是日冷食品-本格炒め炒饭,它已在日本连续18年成为冷冻炒饭类的销量冠军,每年销售额达到近100亿日元(约合5.4亿人民币)。如果把炒饭放在中国14亿人口的大环境下,市场发展潜力更不可估量。
 
  日冷食品1988年在上海成立上海日冷食品有限公司,有炒饭、炒面为代表的“新微波炉生活”系列产品。日清食品,上世纪90年代在广东顺德、上海两地投资建厂,产品线中就有冷冻合味道叮叮饭。除了冷冻炒饭技术成熟的日企外,还包括正大食品、泉州伍氏企业美食有限公司、厦门乐肴居食品有限公司、广州蒸烩煮食品有限公司、江苏淮安百斯特鲜食有限公司、上海幸阳食品有限公司等都有涉足速冻米制品。三全食品、海通食品、伽力森食品也都在近两年推出了冷冻炒饭产品。
 
  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我国主食南米北面,米饭有较大的消费市场,但冷冻炒饭在国内发展30多年,一直不温不火。一方面,炒饭简单易制,大部分人能自己在家炒制;另一方面,技术问题也导致冷冻炒饭的口感和现炒存在一定差别,消费体验欠佳。
 
  冷冻炒饭:今时不同往日,技术升级是否能说服市场
 
  有别于日本较成熟的冷冻炒饭技术和消费市场,国内冷冻炒饭市场大,但消费习惯还在培养中,没有在C端形成较大较稳定的市场需求。目前,国内冷冻炒饭主要用于连锁餐饮,或者特殊的个人消费终端,比如高铁。借着预制菜发展的热浪,冷冻炒饭再次被企业关注。从各大速冻食品企业布局国内冷冻炒饭系列来看,市场仍有潜力。
 
  日冷炒饭做成大单品也非一蹴而就,关键在技术。据悉,日冷食品自2001年推出后不断改良,甚至研发出了一套不会让米饭黏在一起的急冻技术,这种技术使米饭在加热时也不会粘连在一起,加上虾仁与调料,就能吃到和店里一样的美味。日冷食品投资30亿日元,对炒饭产品进行大改革,研究创新了“三步炒制法”,利用250℃以上的热风吹到米饭上再进行炒制,从而能达到更近于传统锅灶的炒饭口感,即“锅气”炒饭。由此可见,不是冷冻炒饭没有市场,而是如何通过技术、工艺让消费者吃到好吃的冷冻炒饭,才能赢得市场。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国内生产冷冻炒饭的企业在生产工艺和设备上也有了较大提升。海通食品拥有数字化炒饭工厂,全自动计米机、自动洗米机、大米浸泡计量、超级蒸饭线、自动炒饭机‍‍‍、急速冷冻‍锁鲜、包装成袋……从烹饪到包装,整个生产线实现自动化。伽力森食品则将更多目光放在消费者十分关心的“健康”上,与无锡市营养协会共同制定了《减盐减脂校园炒饭团体标准》,推出低盐低脂的冷冻炒饭,并在无锡686所中小学的75万师生中全面试点。
 
  业内人士分析,冷冻炒饭很好的避开了自热炒饭口感和鲜食炒饭的短保问题,长期来看,有发展潜力。自热炒饭常温保存,很多时候少不了巴氏杀菌等手段,会影响口感;便利店鲜食炒饭保质期太短,对运输要求高,损耗大;冷冻炒饭通过速冻锁鲜,复热时口感还原度比较好,而且保质期长。
 
  笔者也愿意尝试一款口感不错、健康营养的冷冻炒饭,毕竟不用开火、不用洗碗,不想做饭的时候从冰箱里拿出一包微波炉叮3分钟,这么省时省力的美味谁能拒绝呢?当下,国内冷冻炒饭生产企业可以借鉴日企成功案例,“打铁仍需自身硬”,加大研发投入,将产品做好了,等待市场爆发。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 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