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储能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尤其是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新型储能产业市场广阔、发展潜力大,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根据机构CNESA预测,到2025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突破50GW。而在市场需求和政策的双重驱动下,2023年我国新型储能行业加速全面发展。
近日(4月4日),广东省工信厅召开了《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产品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简称《若干措施》)新闻发布会。会上提到将结合“大产业”“大项目”“大平台”“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提升行动,从供给制造端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争取把新型储能产业打造成为“制造业当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根据日前发布的《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在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完善产业发展政策环境等6方面提出31条政策措施,提出到2025年、2027年两个时间节点的发展目标,即到2025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6000亿元,年均增长50%以上,装机规模达到300万千瓦;到2027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装机规模达到400万千瓦。
作为国内储能电池产业发展最早、产业覆盖全、成熟的地区,广东在储能产业链环节布局较为完备,覆盖有电池材料、电池设备、电芯、储能变流器、储能系统及电池回收利用等各环节。“截至2022年底,广东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约1500亿元,装机规模达到71万千瓦。”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处处长陈红政介绍。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曲晓杰表示,广东将加强新型储能电池产业化“卡脖子”技术攻关,加大财政资金对锂离子储能电池材料、系统、工艺、设备以及核心芯片等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加强安全关键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补齐
功率器件及模块、高端传感器等产业链短板,同步开展钠离子电池、氢储能、液流电池等新方向产业布局。
无独有偶,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统一部署,为推进区首批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加快建设,建立适应新型储能参与的市场机制和政策环境,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起草《加快推动广西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建设的若干措施(试行)》(简称《若干措施》),并于近日印发。这将加快推进该区先进储能技术示范应用和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建设,促进新型储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若干措施》以试行探索的方式制定加快推动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建设的措施,并根据全区新型储能发展建设情况和国家政策变化适时调整,主要包括加快示范项目市场化发展、引导示范项目有序建设和强化制度管理三方面内容。
《若干措施》提到,强化调度运行管理。加快制定新型储能设施调度运行管理有关规则,坚持以市场化方式优化新型储能设施调度运行。为保障电力可靠供应和电网安全稳定,在电力供应紧张等特殊时段,可由电力调度机构根据需要统一调度运行新型储能设施,并按照相关规定或市场化规则予以补偿。
《若干措施》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在此前建成投产的示范项目参照执行),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根据全区新型储能发展建设情况和国家政策变化适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