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机网 地方农机】“十三五”时期,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迈入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阶段。农业机械化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全区农机总动力达3901万千瓦,比“十二五”期末增长2.58%,其中
甘蔗收获机1605台,比“十二五”期末增长17.44倍,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2.33%,比“十二五”期末提高12.33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65.54%,位居我国西部地区前列,其中水稻、甘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81.24%、65.48%,分别比“十二五”期末提高10.61、10.48个百分点。5个县(区)获评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畜禽水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落实农机购置补贴17.18亿元,补贴机具35.66万台套,受益农户28.14万户,拉动社会投入52.83亿元。
据《广西省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区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步入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时期。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3960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7%,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丘陵山区县(市、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5%,其中全区水稻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83%以上, 甘蔗
收获机械化率超过30%;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农业机械化分别达到25%、15%、25%。全区农机作业条件显著改善,农田宜机化改造面积达到1500万亩以上。农机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全国中等水平。全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农机协管员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
该规划中将“加快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畜禽水产养殖机械化、补齐我区特色作物农业生产机械化短板、打造区域性国际化农机产业集群、推进农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推进数字农机建设、推进农机服务组织转型升级、推进农机试验鉴定强省建设、完善农机化管理服务体制”做为重点任务。
广西农业机械化提升工程——
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建设工程。扩建、新建集水稻育插秧、烘干、仓储、大米加工等功能在内的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建设烘干、仓储、加工车间,应用无人机直播、高效育插秧、侧深施肥、产地烘干等机械化技术,解决水稻育秧、插秧、烘干等机械化薄弱环节;推行订单作业,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可持续发展。到2025年,在水稻主产县(市、区)新建、扩建产业中心200个以上,每个市至少建设5个。
丘陵山区特色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工程。重点开展新机具引进、试验示范,推进植保无人机、轨道
运输机、果树修剪机等轻便、多能、高效机具应用,解决丘陵山区先进适用机具缺乏问题;选择适宜优良品种,科学确定行距、株距,合理规划道路,促进丘陵山区机艺深度融合;开展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实施滴灌、飞防等农机技术,探索高效、适用机械化生产模式,加快山区特色农产品生产“机器换人”步伐。每个示范基地300亩以上。在列入全国丘陵地区的49个县(市、区)和全国山区地区的28个县(市、区)实施。到2025年,建成示范基地200个,覆盖全区粮源基地县(市、区)及丘陵山区县(市、区)的主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
农机合作社机棚库建设工程。自治区制订农机合作社机棚库建设规范,扶持农机合作社根据需要开展机具库棚、维修车间和零配件供应部以及烘干、加工厂房、储藏库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每个合作社占地2000㎡以上,其中机棚库1000㎡以上。“十四五”期间共扶持100个农机合作社。
广西大型农业机械检测鉴定基地建设工程。建设测试稳定性高、测试精度高、检测速度快的农业机械性能测试系统,将主要数据检测精度从B级升级到A级,满足现有及未来拓展的各测试系统对试验空间的要求,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具有西南地区特色的甘蔗机械、山地拖拉机和收割机、畜牧水产机械、丘陵山地机械等检测系统和检测鉴定基地,以及广西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试验试用基地。建设规模2110亩,其中检验鉴定中心110亩,试验示范基地2000亩。建设地点在崇左市扶绥县。
宜机化改造工程。统筹中央和地方各类相关资金及社会资本积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以高标准农田、“双高”基地和丘陵山区耕地为重点,开展地块互联互通、消除作业死角、优化地块布局、合理布局沟渠、土壤培肥熟化等改造,推动农田地块小并大、短并长、陡变平、弯变直和互联互通,切实改善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提高农机适应性,扩展大中型农机应用空间。到2025年,每个县(市、区)整合安排宜机化改造项目不少于15个,全区开展宜机化改造1500万亩以上。
注:本文由农机网(www.nongjx.com)整理发布,资料来源: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