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各地加大新型储能发展研究力度,制定专项规划或者在相关能源规划中明确新型储能发展目标,通过开展省级试点示范、制定补贴政策等方式大力推动新型储能发展。此外,能源企业、社会资本等各种投资主体对于新型储能的投资热情高涨,加快了新型储能项目建设和落地进度。
所谓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的新型储能技术,包括新型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飞轮、压缩空气、氢(氨)储能、热(冷)储能等。
那么,相对于传统储能,新型储能有哪些特点呢?
建设周期短
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周期通常为6至8年,新型储能中的电化学储能项目建设周期为3至6个月,新型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建设周期一般为1.5至2年,可以看出新型储能项目建设周期短。
选址灵活
传统的储能项目选址容易受限,以抽水蓄能电站为例,抽水蓄能电站通常需要布局在地势落差较大的地方,而新型储能项目环境适用性较强,体量上可大可小,可作为抽水蓄能的增量补充。
调节能力强
新型储能中的电化学储能反应较快,可实现毫秒级的响应。根据当前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和虚拟电厂调节负荷作用有限等情况。
技术路径多元化
2022年以来,储能行业利好政策不断,既有国家层面明确大力发展新型储能电站,又有各省纷纷要求新能源强制配储并给予储能电站补贴。技术方面也取得一定进展,兆瓦级飞轮储能等机械储能技术逐步成熟;氢储能、热(冷)储能等长时间尺度储能技术取得突破。
《“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指出发展新型储能要按照“市场主导、有序发展”的基本原则,确立新型储能独立市场地位,并提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意味着新型储能不再只作为火电厂的辅助参与调频,可以独立参与并网调度、交易结算等。
2023年2月22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发布《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共出台205项新型储能标准。
当前,国家政策鼓励不同技术路线“百花齐放”,新型储能的技术路线正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预计电化学储能、火电与核电机组抽汽蓄能等依托常规电源的新型储能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