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分别同比增长3.4%和2.1%,保持了恢复增长态势,这也体现在行业个股的业绩预告之中。近期,比亚迪、长城汽车、长安集团、力帆汽车以及江铃汽车、中国重汽、中通客车、北汽福田等众多车企(包括乘用车和商用车)发布2022年业绩预告。
从各大车企2022年业绩预告来看,由于销量下滑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商用车企业多数出现亏损情况;乘用车企业则是强者恒强,其中比亚迪得益于新能源汽车销量的爆发式增长,狂赚160多亿元,成为2022年“最黑”的黑马。
一、乘用车
比亚迪
净利润160-170亿元
在国家政策和行业红利的大背景下,比亚迪一跃成为新能源龙头企业,也是许多人心目中的“国民新能源车”。目前,大多数人只要提到国内的新能源车,第一反应就是比亚迪品牌。
1月30日,比亚迪发布2022年业绩预告,公司预计期内实现营业收入超过4200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0亿元-170亿元,同比增长425.42%-458.2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51亿元-163亿元,同比增长1103.55%-1199.20%。
比亚迪业绩大幅增长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爆发式增长,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领军企业,克服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及诸多超预期因素冲击,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实现强劲增长,勇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推动盈利大幅改善,并有效缓解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二是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方面,实现了业务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长城汽车
净利润82.79亿元
2月3日,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业绩快报。公告显示,公司预计去年实现营收1373.51亿元,同比增长0.69%;实现归母净利润82.79亿元,同比增长23.09%;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5.36亿元,同比增长7.14。
针对此,企业表示,报告期内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加主要系公司提升产品力,车型盈利能 力增加,以及汇率收益增加所致。
长安汽车
净利润73-87亿元
近日,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安汽车”)发布2022年度业绩预告。公告显示,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长安汽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73-87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105.49%-144.9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39-53亿元,同比增长135.97%-220.67%。
据介绍,其主要是因为报告期内自主品牌业务表现强劲,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自主品牌销量为187.5万辆,同比增加6.83%。其中,自主乘用车共计销售新车139万辆,同比增长15.46%。
力帆科技
净利润1.5亿元
1月18日,力帆科技(601777.SH)发布2022年年度业绩预告。公司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公司2022年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0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9,400万元,同比增加170%左右。
业绩预增的主要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公司汽车业务逐步恢复,产销量同比大幅增长;公司全面提升经营管理质量,管理费用减少,破产重整前形成的部分对外投资亏损减少;受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升值影响,汇兑收益增加。
二、商用车
江铃汽车
净利润约9.15亿元
1月19日晚间,江铃汽车发布2022年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9.15亿元,同比增长59.3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上涨59.37%,主要是由于本期收到政府扶持资金和青云谱工厂土地及地上建筑物处置带来的利润增加,冲抵了销量下降、原材料及芯片成本上涨所导致的利润下降。
中国重汽
净利润1.76-2.60亿元
1月31日,A股上市公司中国重汽(000951)发布全年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2年1-12月业绩大幅下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6亿-2.60亿,净利润同比下降83.00%至75.00%。
中通客车
净利润0.79-1.13亿元
1月31日,中通客车(000957)发布2022年年度业绩预告,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900万元至11,300万元,较上年同期扭亏为盈。业绩变动主要原因是,公司调整销售策略,聚焦优势产品,整体营业收入增加,特别是海外出口扩大;同时实施降本增效措施,产品毛利空间提升,导致公司2022年经营业绩扭亏为盈。
北汽福田
净利润5640万元
1月20日,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业绩预盈公告。公告显示,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22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640万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实现扭亏为盈。
预计2022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28,180万元。
以上预告数据仅为初步核算数据,具体准确的财务数据以各公司正式披露的业绩报告为准,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