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事关人类可持续发展。2022年10月27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2年度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提及,近年来,中国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新进展。
经过初步核算,2021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 放比 2020 年降低 3.8%,比 2005 年累计下降 50.8%,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16.6%,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 6.35 亿千瓦,单位 GDP 煤炭消耗显著降低,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连续 30 年实现“双增长”,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一周年,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 1.94 亿吨,累计成交金额 84.92 亿元。
本次发布《报告》,介绍了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 2021 年以来的进展,并分享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实践和经验,以增进国际社会了解。
《报告》表明,我国加强能耗“双控”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的衔接,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发布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推动实施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国家标准。累计完成改造规模超过 16 亿平方米;累计建成绿色建筑 85 亿平方米。推广节能低碳型交 通工具,新能源汽车继续延续快速增长势头、累计推广超一千 万辆,全国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超过 71%,五类专业化泊位岸电设施覆盖率达 75%。
《报告》认为,2021 年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超过 350 万辆,市场占有率由 2020 年的 5.4%飙升至 13.4%,是当年汽车行业最大亮点,进一步说明新能源汽车市场已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
《报告》还从全国碳市场建设方面入手进行了介绍。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累计运行 114 个交易日, 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 1.79 亿吨,累计成交额 76.61 亿元,配 额履约完成率为 99.5%。12 月 31 日收盘价 54.22 元/吨,较 7 月 16 日首日开盘价上涨 13%,市场运行健康有序,交易价格稳 中有升。此外,我国还在持续推进全国碳市场制度体系建设,2021 年 2 月 1 日起施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建立了碳 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核查等 配套制度,加快修订《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暂行办法》及相 关配套技术规范,对全国碳市场运行的各个环节和相关方权责进行相应规定,为全国碳市场的建设、运行和监管提供依据。
目前来看,全国碳市场激励约束作用初见成效,企业减排意识和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促进企业减排温室气体和加快绿色低 碳转型的作用初步显现。
《报告》还指出,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已投运或建设中的 CCUS 示范项目约为 40 个,捕集能力 300 万吨/年。中 国已具备大规模捕集利用与封存 CO2的工程能力,正在积极筹备全流程 CCUS 产业 集群。国家能源集团鄂尔多斯 CCS 示范项目已成功开展了 10 万吨/年规模的 CCS 全流程示范。
中国 CCUS 技术项目遍布 19 个省份,捕集源的行业和封存利用的类型呈现多样 化分布。中国 13 个涉及电厂和水泥厂的纯捕集示范项目总体 CO2捕集规模达 85.65万吨/年,11 个 CO2 地质利用与封存项目规模达 182.1 万吨/年,其中 EOR 的 CO2 利用规模约为 154 万吨/年。中国 CO2捕集源覆盖燃煤电厂的燃烧前、燃烧后和富氧 燃烧捕集,燃气电厂的燃烧后捕集,煤化工的 CO2捕集以及水泥窑尾气的燃烧后捕 集等多种技术。CO2 封存及利用涉及咸水层封存、EOR、驱替煤层气(ECBM)、 地浸采铀、CO2 矿化利用、CO2 合成可降解聚合物、重整制备合成气和微藻固定等多种方式。
《报告》全文见附件。
原标题:关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2年度报告》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