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为基础的条件,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其中,水生态是生态环境的重要一环。水生态状况监测是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重要抓手,是保障水安全、生态安全的基础性工作。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进入到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要从环保“小监测”向全社会“大监测”拓展,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跨越提升。
近日,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河北启动覆盖白洋淀流域38个县(市、区)河流、淀区和水库等水生态监测工作,意在全面摸清白洋淀流域水生态状况,积极推动水体评价由单一水质要素向水生态综合要素转变。
据了解,该次监测点位选取有代表性的西大洋水库和安各庄水库,分别在库中心、出库口、入库口、纳污区等不同区域布设5个水生态监测点位,共计10个监测点位,监测指标共有8项。
其中,该次生态状况监测的白洋淀淀区的监测点位,水生生物监测预警建设项目33个点位开展监测的基础上,在淀区增设8个水生态监测点位,覆盖8个国考点位,淀区水生态监测点位达到41个,监测指标共有12项。
在白洋淀水生生物监测预警建设项目40个点位监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水环境监测开展情况,该次监测在主要河流增设43个水生态监测点位,总点位达到83个,实现对38个县、区的河流全覆盖,监测指标共有12项。
值得一提是,水生态监测逐渐走向智能化。6月份,生态环境部举行例行发布会宣布,将对黄河流域生态监测。监测手段将融合卫星、航空、地面等方法,形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的流域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定期对流域及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质量开展监测评估,支撑黄河流域生态脆弱区和退化区生态保护修复,服务全流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监管。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1946个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
也要看到,目前我国水生态监测服务供给、体制机制、基础能力还存在诸多挑战,一些新兴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测支撑薄弱。以城乡间、区域间为例,这些区域生态环境监测基础能力差异较大,部分中西部地区监测设备老化、实验条件简陋,区县监测能力难以满足执法监测和应急监测任务要求。
因此,仍要围绕构建全流域生态质量监测一张网、实现重点水域水质自动监测预警、强化水环境监管和应急监测支撑、建设统一的流域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化平台等四个方面,进一步提升区域水生态治理能力。
(资料来源:人民雄安网、人民网)
原标题:河北实施白洋淀流域水生态监测 进一步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