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退役潮”、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使得动力电池回收提上了日程,工信部也提出下一步将从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关键技术攻关、鼓励商业试点创新以及行业规范管理四个方面,做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工作。
动力电池退役潮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部件,在整车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从动力电池使用寿命来看,动力锂电池的使用年限一般为5—8年,有效寿命为4—6年。如今国内第一批新能源车型将从今年年底开始陆续迎来动力电池退役热潮。据估计,2025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将达到78万吨,而需要回收和梯次利用的电池总量为125GW。
在电池厂商不断探索电池材料、提升电池能量比的同时,78万吨的动力电池退役后的处理问题同样不可忽视。动力电池含有镍、钴、锰等多种重金属,其电解液中的六氟磷酸锂易在空气环境中水解,产生五氟化磷、氟化氢等有害物质,威胁环境安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退役后,可能仍有20-70%不等的剩余容量,可降级用于储能、备电等场景,实现余能最大化利用,像常见的手持小风扇的很可能来源于退役电池。
动力电池回收梯次利用
针对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国家和地方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予以规范。2021年8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明确将对废旧动力蓄电池进行必要的检验检测、分类、拆分、电池修复或重组为梯次产品,使其可应用至其他领域的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方案。
另外,北京、江苏、江西等省市提出了动力电池回收的政策目标,上海、浙江、天津等省市则提出了动力电池材料和技术突破的相关目标。
尽管政策方案频出,动力电池行业仍然存在回收乱象。根据企查查的数据,我国在业/存续的企业中经营范围包含动力电池回收的注册资金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共有3050家,而工信部公布的白名单企业仅有47家,由此看出,我国大部分动力锂电池回收企业并不具备相应的资质。
其实从2018年开始,国家就已经在逐步增加认证的回收企业数量,引导动力电池行业规范化发展。2018年7月27日公布了首批5家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 的企业名单,2020年12月16日公布了第二批22家符合要求的企业名单,2021年11月23日公布了第三批20家符合要求的企业名单。可以看出,我国的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正在逐步走向正轨。
动力电池的回收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可以缓解原材料的供应压力,降低企业成本。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其发展潜力巨大,不仅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还能有效带动化工、仓储等产业的岗位需求,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效益增长有着重要意义。
原标题:动力电池退役潮来临 梯次利用成持续发展“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