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城市面临的垃圾围城、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问题逐步凸显。如何让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可持续,已成为摆在智慧城市建设面前的一道必答题。“十四五”开局之年,经过“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探索,一张张“监管有力、处置有序、风险可控”的固废防治网越织越密,一幅幅蓝天白云、水清岸绿、生态和美的“高颜值”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在社区,垃圾分类引领着低碳生活新时尚;在医院,医疗废物日产日清已成常态;在工业园区,清洁生产让“工厂”变身“花园”;在工厂,循环经济理念让企业生产产生的工业垃圾实现资源化、无害化处理……随着“无废城市”建设稳步推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绿色低碳兼而得之提供了可行路径,对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2年4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与“十三五”相比,这次名单由十几个增加到了100个。在浙江省率先开展全省域“无废城市”建设后,目前,山东、湖北、河北、江苏等多个省份也逐步迈出了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铿锵步伐……
今年4月,山东省济南市、青岛市、淄博市、东营市、济宁市、泰安市、威海市、聊城市、滨州市上榜“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7月18日,《山东省“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出台,明确提出2022年,山东省16个设区市全部启动“无废城市”建设;到2025年,全省基本建成“威海市引领带动、沿黄9市重点推进、其他城市梯次发展”的“无废城市”集群。
此外,《济宁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淄博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也于近日相继通过专家评审,宣告济宁市、淄博市进入“无废城市”建设新阶段。
今年4月,武汉获批成为国家第二批“无废城市”建设城市。8月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发布《武汉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按照国家设置的“工业、农业、生活、建筑、危险废物”五大领域和“制度、技术、市场、监管”四大保障体系,明确了武汉在“十四五期间“无废城市”建设的9个方面共计42项重点任务。
3月,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北省“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提出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下同)同步启动“无废城市”建设,有序纳入国家建设行列,形成雄安新区率先突破、各市梯次发展的“无废城市”集群。4月,河北省石家庄市、唐山市、保定市、衡水市入选“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此外,雄安新区参照“无废城市”建设要求一并推进。
1月,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江苏完成全域“无废城市”建设任务,4个以上设区市建成国家“无废城市”。固体废物产生强度较快下降,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无害化处置能力有效保障,基本实现固体废物管理信息“一张网”。4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江苏省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淮安、镇江、泰州、宿迁入选。
2022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抓好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列入重点工作任务,持续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从源头减量到智慧监管,从无害化处置到资源化利用……江苏的“无废实践”全面启动,并探索出一批“变废为宝”“点石成金”新路径,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的“绿色循环”加快打通。
结语:无废城市建设强调减污和降碳两手抓,和我国“双碳”国家战略一脉相承、高度契合,将助力“双碳”目标的加速实现。当下,各城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初步形成了一批可复制推广模式,为全国范围内次第推开“无废城市”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原标题:多地紧抓固废防治 深化智慧城市“无废细胞”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