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企业的核心技术无一不是来自科技创新。然而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实力有限,往往难以独立购置价格昂贵的科研仪器。一边是企业受制于资金、设备失去创新活力,一边是许多科研仪器在高校、科研院所等实验室里“待业”,这一矛盾成为创新链条上的堵点。
科研仪器设备是推动区域科技进步和产业技术创新的基础保障和重要支撑。去年,海宁市在嘉兴率先搭建科研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库,先后与浙江大学、中科院等高校院所开展深度合作,引育一批重点科研创新平台,至目前,已成功引育落地8大优秀科研创新平台。
围绕着全市“142”重点产业,海宁市拥有中科院系海宁先进半导体与智能技术研究院、海宁集成电路与先进制造研究院等两大泛半导体产业科研平台,浙大系海宁生物电子国际研究中心、海宁再生医学材料联合研究中心、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等三大生命健康产业科研平台,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苏州大学等分别共建电子信息和航空航天领域、新材料三大科研平台。
科研平台内共享科研仪器总计171台,总价值近1.5亿元,成为海宁市打造长三角一体化的“助推器”。
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而科技创新的众多资源在科研院所,科研仪器共享平台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新生事物,正在成为科技创新的“新势能”。
这个“新势能”是随着我国向创新型国家迈进应运而生的。往小了说,“新势能”可以解决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的“难点”;往大了说,中小微企业能否形成“千军万马”式的创新态势,事关整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
因此,科研仪器共享平台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好“两个作用”。首先,要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平台发展要充分尊重市场化规律,无论是人才配置、交易价格还是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都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平台要通过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来赢得发展机会,不能只依赖政策扶持。只有经过市场大潮的洗礼,平台才能有活力,才能更好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其次,也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顶层设计、政策配套等各方面形成体系。应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动员更多拥有科学仪器设备的科研院所乃至有条件的企业加入到科研仪器共享平台的建设中来,让更多科学仪器设备进入“共享”行列。
(资料来源:海宁新闻网)
原标题:让大型科学仪器“走出深闺” 海宁创新建立设备共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