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2022年8月18日),科技部等九部门联合编制的《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发布,进一步扩充国家“双碳”政策体系。文件提到,将突破光储直柔、建筑电气化等关键技术,建设规模化的光储直柔新型建筑供配电示范工程,综合开展光储直柔建筑等集成示范。
“光储直柔”即光伏+储能+直流+柔性用电,可通过柔性技术提升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率和用电能效,实现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建筑用电融合。
在此之前,国务院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就已明确,将提高建筑终端电气化水平,建设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于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今年3月,住建部印发的《“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提及,鼓励建设以“光储直柔”为特征的新型建筑电力系统,发展柔性用电建筑。
同时,光储直柔应用技术也在不断突破,如近期较为火热的钙钛矿光伏电池概念。大型光伏上市公司晶科能源副总裁公开表示,钙钛矿电池的高效率是毫无疑问的,但“最佳应用场景在于BIPV,而非大型地面电站。”BIPV即光伏建筑一体化。
有关分析机构推算,随着国家及地方绿色建筑措施陆续出台、分布式光伏装机需求不断拓宽,BIPV市场潜力有望进一步提升,预计到2025年市场空间可超过1000亿元,新增装机量近24GW,“十四五”复合增速超过100%。
且近期各地工商业在“让电于民”的要求下,也开始将目光转向BIPV。券商认为,工商业建筑在盛夏时期用电压力明显,分布式光伏、屋顶光伏有望成为解决这一痛点问题的突破口,受政策及相关设备性价比提升推动,BIPV和工商业储需求将有更快速的增长。另,从行业竞争局面来看,基于BIPV“光伏+建筑”的双重属性,光伏企业与建筑企业都有意从中挖掘新机遇。
“跨界”布局BIPV更是这一行业的常态。例如,新能源汽车企业特斯拉于前不久透露,正在开发新版的太阳能屋顶,如果测试顺利,预计将在今年年底重新推广安装。国内也是如此,去年BIPV赛道火热之时,东方雨虹、方大集团、东南网架等一批上市企业迅速抢道,其主营业务分别为防水、外墙及幕墙系统、钢结构。
总之,在全球更加关注能源和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政策及资本方面持续关注,BIPV有望接力光伏地面电站,成为光伏产业新的增长点。
原标题:“光储直柔”再获顶层设计关注,BIPV迎众多“野生”选手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