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8日,中海油宣布,其正式与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壳牌(中国)和美孚(中国)签署大亚湾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及封存(CCUS)集群研究项目谅解备忘录。这就意味着,我国首个海上规模化CCUS集群研究项目即将启动。
距中石化公布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全面建成的消息仅不到半年时间,又一更大规模的CCUS项目登场,足以感受到我国对CCUS的重视。
业内人士表示,发展CCUS尤其对我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原因在于,一是我国拥有较大的石油地质储量,适合推广二氧化碳驱油,加快CCUS相关产业发展能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二是CCUS的碳减排潜力,使其在工业利用方面也有广阔的前景。
所谓CCUS,就是通过将生产过程中排放出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提纯,然后再投入新的生产使用或者直接封存,以达到碳减排的目的。数据显示,全球二氧化碳捕获能力到2020年已经达到了4000万吨。
国际能源机构称,要想到2070年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碳中和,CCUS技术至少需实现全球碳减排量的19%,与清洁能源技术双线并行。尽管现阶段CCUS发展已取得明显成效,但距离实现“巴黎协定”目标仍有很大距离。据估算,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全球碳捕获能力需达到每年10亿吨左右。
而按照规划,此次启动的千万吨级海上CCUS集群项目,将主要聚焦位于大亚湾工业园区的40余家石化企业,预计到第一阶段能实现300-500吨/年的二氧化碳封存量,第二阶段可力争实现500-100万吨/年的二氧化碳封存量。
中石油董事长于签约仪式上发言称,此次共商中国首个海上规模化CCUS集群研究向,是积极推进“双碳”工作的又一项务实举措,“希望我们充分发挥各自资源和技术优势,形成规模化‘碳减排’示范效应,深入探索石油石化行业‘净零’排放的实现路径。”
事实上,不止中石化、中海油,国外也有很多企业对CCUS项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如年初的时候,欧洲一家专门从事碳捕集的公司Aker与北极光合资公司(由能源头部企业挪威的Equinor、英国的壳牌和法国的TotalEnergies组成)进行合作,双方共同组成了碳捕集到运输和储存的完整价值链,协议寻求优化物流和标准化船岸接口,相借此加快欧洲地区碳减排工作的进度。
国内层面也明确支持CCUS项目落地,除在一众“十四五”规划中屡屡提及之外,财政部今年出台的新版所得税优惠中,将CCUS、热泵技术等纳入优惠,符合条件的相关企业可享受“三免三减半”的所得税优惠。
“通过CCUS补上缺口,将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一项重要技术选择。”中石化董事长在两会期间建议中如是说。
原标题:中国首个千万吨级CCUS集群项目启动,政策支持、税收优惠等力促相关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