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关于印发《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的通知

来源: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2/6/21 9:39:46118
导读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22年6月20日正式印发《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2022-2035年)》,促进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助力上海市“双碳”目标实现。规划期限为 2022-2035 年。
  2022年6月20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2022-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
 
  《规划》指出,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上海市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上海是氢能产业发展的先行者,经过多年积累,上海氢能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产业基础优势明显、产业布局逐步形成、政策保障持续加强。虽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依然面临一些瓶颈问题。氢燃料电池部分关键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缺乏竞争力强的领军企业,氢能在储能、发电等新领域的应用比较薄弱,氢能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度仍需提升。上海要充分发挥已有产业基础优势,顺应绿色低碳发展趋势,加快推动氢能产业发展。
 
  《规划》要求氢能产业发展按照创新引领,重点突破;多元应用,示范先行;强化安全,注重实效;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原则推动氢能产业发展。要求到2025年,产业创新能力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制储输用产业链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工艺水平大幅提升,氢能在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培育5-10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独角兽企业,建成3-5家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平台,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在交通领域带动二氧化碳减排5-10万吨/年。到2035年,产业发展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引领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的研发创新中心、关键核心装备与零部件制造检测中心, 在交通、能源、工业等领域形成丰富多元的应用生态,建设海外氢能进口输运码头,布局东亚地区氢能贸易和交易中心,与长三角地区形成协同创新生态,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氢能科技创新高地、产业发展高地、多元示范应用高地。
 
  为此,上海市将以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筑牢供应设施基础、构建多元应用格局、加强开放协同合作、强化管理制度创新等为重点任务,推动氢能产业发展。
 
  (一)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1、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掌握燃料电池全链条关键核心技术依托上海汽车产业基础,提高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碳纸等关键材料的可靠性、稳定性和耐久性,提升电堆设计、系统集成的工艺技术水平,形成全链条关键技术的自主化和产业化,打造具有综合竞争力的燃料电池整车品牌。
 
  突破产业链上下游关键材料和零部件。研发清洁、高效、经济的工业副产氢提纯制氢技术,提升质子交换膜(PEM)、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等电解水制氢的工艺技术水平。开展太阳能光解水制氢、热化学循环分解水制氢、低热值含碳原料制氢等新型制氢技术研究。突破高压气氢、低温液氢、长距离管道输氢、储氢材料等储运环节关键材料和装备的核心技术,持续降低氢气储运成本。
 
  开展氢冶金、氢能动力等前沿技术研发。开展高炉富氢和竖炉全氢冶金工艺和设备关键技术研究,利用钢厂余热源的低电耗高温固体氧化物制氢技术及装备开发。开展氢混燃气轮机、掺氢航空发 动机、纯氢辅助动力电池、氢-锂-超级电容复合航空动力系统等前沿技术研究。突破分布式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电堆长寿命技术,降低电堆衰减和腐蚀速率,提高效率及系统运营时间。
 
  2、加强产业创新能力建设
 
  面向未来强化重大原始创新研究。加强校企联动,共同开展技术攻关,提升创新策源能力,为未来产业新风口奠定技术基础。
 
  面向产业强化重大创新平台建设。聚焦氢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创新平台。
 
  (二)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1、培育壮大行业领军企业
 
  推动大型能源企业加快向氢能生产企业转型。发挥化工区工业副产氢和老港垃圾填埋场生物质天然气制氢的资源优势,配套二氧化碳捕集装置(CCUS)制氢,形成先进的供氢体系。
 
  推动大型制造企业加快向氢能装备制造企业转型。开展氢能替代的工艺技术装备研发,以氢冶金、氢混燃气轮机、掺氢航空发动机以及分布式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等产品和应用场景为牵引,打造 氢能关键装备研发制造龙头企业。支持上汽集团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研发布局。
 
  支持中小型创新企业做优做强,培育一批氢能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围绕模块化碱性电解槽、PEM制氢装备制造、加氢站建设、燃料电池集成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加大研发投入,开 展核心技术攻关,高水平、高标准打造氢能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激发氢能产业的创新创业活力。
 
  2、建立产业标准及检测体系
 
  重点围绕氢能质量和氢安全等基础标准,制储运氢装置、输氢管道、加氢站等基础设施标准,交通和储能等氢能应用标准,加强相关标准体系研究。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各类标准研制工作,支持有条件的社会团体制定发布相关标准。
 
  建设燃料电池材料、电堆、动力系统、整车及其关键零部件成套测试认证平台,形成检测认证服务和测试装备供应体系,打造燃料电池汽车测试评价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氢能产品检验检测和认证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引导氢能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建设氢储运装备、燃料电池汽车等氢能相关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推进氢能产业计量测试体系建设。
 
  3、加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鼓励高校培育氢能相关学科专业,优化机械、化工、材料、能源等学科专业设置,建设一批涵盖氢能学科的绿色低碳技术学院,加大氢能产业人才培养力度。鼓励以氢能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创新为导向,拓展人才引进通道,引进海外高端人才。鼓励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开设相关学科专业,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及其他从业人员。针对氢能产业领军人才、关键技术研发团队,加强服务保障。
 
  (三)筑牢供应设施基础
 
  1、持续推进中长期供氢“绿色化”
 
  中长期,立足于建立以绿氢为主的供氢体系,推进深远海风电制氢、生物质制氢、滩涂光伏发电制氢,通过技术进步逐步降低绿电制氢成本。
 
  2、逐步推动氢能输运“网络化”
 
  重点发展高压气态储氢和长管拖车输氢,按照低压到高压、气态到多相态(低温液态、固态、氨氢转化等)的方向逐步提升氢气的储存运输能力。
 
  3、积极有序推动加氢站“普及化”坚持需求导向,适度超前布局加氢站建设。
 
  在确保安全、节约用地的前提下,优先在氢气资源丰富、应用场景成熟的区域重点布局,支持利用现有加油加气站改扩建加氢设施。
 
  (四)构建多元应用格局
 
  1、加快在交通领域的商业应用全面推广氢燃料电池在重型车辆的应用,拓展氢燃料电池客车、货车、叉车、渣土车、环卫车及大型乘用车市场空间,建立燃料电池汽车与纯电动汽车互补的发展模式。推动燃料电池在船舶、航空领域的示范应用,不断扩大交通领域氢能应用规模。
 
  2、加大在能源领域的推广应用
 
  有序开展氢气储能、氢能热电联供、氢混燃气轮机的试点示范。发挥氢能调节周期长的优势,开展氢储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纳、电网调峰、绿色数据中心等场景的应用。推进富氢燃料燃气轮机装备研发,开展氢混燃气轮机示范应用。
 
  3、积极推动工业领域的替代应用
 
  以氢作为还原剂开展氢冶金技术研发应用,推进高炉富氢冶金和竖炉全氢冶金的示范应用,促进钢铁行业结构优化和清洁能源替代,实现钢铁行业的二氧化碳超低排放和绿色制造。
 
  4、优先打造若干世界级示范场景
 
  打造国际氢能示范机场、氢能示范港、氢能示范河湖、世界级氢能产业园;打造深远海风电制氢示范基地、零碳氢能示范社区、低碳氢能产业岛、零碳氢能生态岛。
 
  (五)加强开放协同合作
 
  1、打造上海氢能产业城市群促进氢能技术和产业链延伸,建立东西部技术创新、集成示范、氢能供应的长效合作机制,加速东西部地区燃料电池产业链协同升级。
 
  2、支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依托长三角区域加氢基础设施和工业副产氢优势,打通氢源互通互保路径,以上海为龙头,联通苏州、南通、宁波、嘉兴、张家港等周边城市,打造氢输运高速示范线路,提升长三角区域氢源保障能力。
 
  3、推动国际开放创新合作
 
  鼓励开展氢能科学和技术的国际联合研发,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材料和装备创新合作,参与国际氢能标准化,在有条件的区域建设中外氢能产业园区,支持中日(上海)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配套设施建设。加强与氢能技术领先的国家和地区开展项目合作,探索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氢能贸易、基础设施建设、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合作。
 
  (六)强化管理制度创新
 
  1、优化管理审批流程在氢能产业项目的规划、立项、审批等方面明确工作流程,优化加氢站、加油站、油氢合建站多头管理的政策现状,建立氢能制备、检测服务、加氢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建立“一站式”行政审批管理制度。
 
  2、强化政策创新突破
 
  强化氢的能源属性,逐步突破氢能产业发展的政策制约。优化安全监管办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攻关支持政策,在气瓶检测、车辆停放等方面加大探索力度,优化车辆运营及道路运输管理办法。探索出台支持加氢站站内制氢、站内制氢加氢一体化政策,在有条件的非化工区用地开展制氢加氢一体化项目建设。对于新的氢能产业项目,鼓励容缺受理、提前预审、告知承诺制等创新措施。
 
  同时,《规划》明确氢能产业空间布局:打造“南北两基地、东西三高地”的氢能产业空间布局。其中,“两基地”为金山和宝山两个氢气制备和供应保障基地;“三高地”为临港、嘉定和青浦三个产业集聚发展高地。
 
  (全文详见附件)
 
  原标题:关于印发《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2022-2035年)》的通知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 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