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技术洪流滚滚向前,科技创新成为博弈的主要战场。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技术比拼核心是人才拉锯战。建设科技强国,人才是关键,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是重要支撑。如何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力量,扎实学科技术?一则与人才发展相关的规划给出答案。
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国家“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会议明确强调,要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会议提别提出,要把人才培养的着力点放在基础研究人才的支持培养上。
据2020年数据来看,我国研发经费支出2.44万亿元,研究经费占比17.3%。其中,基础研究经费占比6.0%、应用研究经费占比11.3%。对比科研人员数量和研究经费情况,与主要科技强国研究人员占比平均约40%、研究经费占比平均约40%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如何扩大基础学科研究主体,增强基础学科创新力?这些问题要需在人才方面下工夫。
基础学科人才的重要性在多个方面均有体现。在学科研究方面,基础学科人才是“主力军”。我国高校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80%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学科研究方面贡献着极大的力量。
在新兴行业发展领域,基础学科人才是中坚力量。基础学科人才毕业后将大部分进入各行各业创新人才队伍,不断推陈出新、转化创新成果,加快产业化应用。在医药生物、新材料、互联网数字应用、能源建设等一批新兴行业,基础学科人才带着扎实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助力行业发展,加速技术孵化,成为行业不可缺少的“四梁八柱”。
从科学工具领域来看,基础学科人才是建设性导向。基础学科人才从研究中来,到研究中去,了解目前分析仪器、实验室仪器、计量仪器等一批科学器具的弊端和优势。一系列信息是科学仪器下一步更新的关键依据。基础学科人才指导着、牵引着科学仪器行业的发展路线。
近年来,我国在人才培养方面“强身健体”,疏通人才发展脉络,要坚持重点布局、梯次推进,加快建设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一些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如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纷纷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形成基础科技人才支点,以点带线、以线联面、以面结网,最终打造大批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不仅如此,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出台,极大程度上增加科研人员的科研自主性,为人才的松绑纾困,提高研发积极性。
如今,《规划》系列举措和要求是对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落实,为新时期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基础学科人才指明了努力方向,进一步明确坚持高标准,科学确定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规模、优化基础研究人才和创新人才结构布局、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也要看到,想要培养一批优秀的基础研究人才,还需为其提供长期稳定的支持和保障。因此,政府仍要加大人才关注力度,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统筹推进人才工作重大举措落地生效,积极为用人主体和人才排忧解难,加强对人才的吸纳。另外,加强高校和企业推进校企联合、产教融合的积极性,搭建广阔交流合作平台。
(资料来源:科技日报、人民网、新华社等)
原标题:“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经审议 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