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26省区已有31家省级环保平台!省内“打架”成为新难题

来源:环保圈 大山2022/5/25 10:10:18114
导读
总的来说,地方环保平台有资金、有资源,能够更高效地对接地方政府,未来或许可以发挥其平台作用,整合协调各方面力量。
  2022年时间尚未过半,省级环保平台就又增添3家新军。
 
  5月7日,山西低碳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太原揭牌,注册资本30亿元,目标打造山西省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验区的重要平台。而就在前不久,湖北省生态环保有限公司才刚刚举行了授牌仪式,山东省也明确要以山东水发集团为基础组建山东省环保集团。
 
  据“环保圈”不完全统计,截至发稿时,除4个直辖市、西藏以及港澳台外,全国26个省区市中,已有或正在筹备省级环保平台公司共有31家。
 
  一个新的问题是,一些省份不仅有省级环保平台,还有水利水务类平台公司,二者存在部分业务重叠和竞争关系。如何实现二者相关业务的整合,一定程度上关系着这些平台公司的未来。
 
  1 26省区已有31家省级环保平台
 
  五一前后,有两家省级环保平台组建的消息先后传来。先是4月24日,山东省国资委在济南召开省环保集团组建工作部署会议。根据省委、省政府审议通过的组建方案,山东省环保集团将由省政府、水发集团有限公司出资组建。紧接着,五一刚过,5月7日,山西低碳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揭牌仪式又在太原举行。集团注册资本30亿元,将重点在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碳减排服务监管、研发设计及投融资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成为山西省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验区的重要平台。而在一个月之前,3月31日,湖北省生态环保有限公司也刚刚举行了授牌仪式。长江产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锋为企业进行了授牌。
 
  据“环保圈”不完全统计,截至发稿时,除4个直辖市、西藏及港澳台外,全国26个省区市中,已有或正在筹备的省级环保平台公司共有31家,平均一个省份都不止一家。
 
  这31家省级环保平台公司中,直接冠以环保名称的有17家。此外,黑龙江、云南、山西、广西、宁夏在各自的环保平台之外,还均拥有一家水利水务类平台公司。具体如下﹕
 
  ▼31家省级环保平台列表。整理:环保圈


  2 源起“环保治理压力+国企改制”
 
  梳理分析31家省级环保平台,可以发现有以下3个特点:
 
  1、实控人主要是各地国资委
 
  31家平台公司里,贵州、海南、辽宁、新疆、内蒙古、甘肃、山西、湖南八省的8家公司由各地国资委、省政府或者财政厅直接出资,另外23家公司则由当地国企全资控股或作为大股东。31家公司的是实控人,主要都是各地的国资委。只有宁夏的两家平台公司和广东环保集团的实控人是当地政府,内蒙古环保投资集团的大股东则是央企华润集团旗下的华润环保。
 
  2、源起“环保治理压力+国企改制”
 
  31家平台公司中,有15家是在2019至今的三年里成立的,而且2021年后的8家都是环保类平台。可以看出,这些平台公司的成立不仅与这几年地方环保治理压力日增有关,也与这几年的国企改制有很大关系。成立省级环保平台公司既是国企改制的主要目标和成果(响应国家号召,整合省内国有企业的资源),同时也是完成环保要求,打造龙头企业,引领和推动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3、体现环保综合服务发展趋势
 
  因为历史的原因,大多数早期成立的涉环保平台都是以水利口业务为基础,而后期一些企业则综合了环保口业务甚至一些非环保业务,充分体现了环保综合服务的发展趋势。不少环保类平台公司已经涉及或规划发展水、固等多个领域,形成项目投资、建设、运营,以及设备制造,检测监测等完整产业链。
 
  此外,纵观这些省级环保平台的组建经过,可以发现大致分为3类:
 
  第一类,直接在之前的水利水务平台业务基础上升级而成。
 
  如宁夏水务投资集团,前身为宁夏水利水电开发建设总公司,2008年宁夏政府成为实控人,2013年实控人变更为宁夏国资委,构建了水务、环境、工程“三大板块”,目标打造国内一流区域综合环境开发商。
 
  还有江西省水利投资集团,2020年8月出资人由江西省水利厅变更为国资委,定位也改为全国知名“城乡运营服务商”和“城乡融合发展商”,全力打造城乡水务、城乡能源、城乡生态环境和城乡综合产业四大板块。
 
  第二类,以在环保业务方面有足够基础的国有企业为核心进行战略调整。
 
  如正在筹备中的安徽省生态环境产业集团,它以安徽盐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基础进行组建。而安徽盐业集团在发展盐业主业的同时,还发展了房地产、钢材贸易、金融等大量的非盐产业,环保板块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业务板块。
 
  2015年9月,安徽省盐业集团成立了安徽环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整合盐业集团内部环保相关业务,计划形成规划、设计、投资、建设、运营、研发、制造、咨询等生态环境产业“一体化”业务体系,全力打造生态环境统筹治理、环境监测与数据集成等“四大平台”。
 
  第三类,以省级政府的力量,更大范围地整合具有相同或相关业务的省内企业进行业务重组。
 
  如四川省生态环保产业集团,就是以四川发展环境投资集团为主体,整合省属企业生态环保资产设立,聚焦投资、工程与技术、装备制造等五大发展体系,形成水、固和生态修复等全产业链服务能力。
 
  还有云南省绿色环保产业集团,是以云南水务、云南循环经济投资有限公司为基础成立,涉及供水、污水等水务,以及固废含垃圾焚烧、餐厨、医废、危废、污泥等业务以及新能源电池和循环产业园等。
 
  3 如何解决省内“打架”的问题?
 
  在作者看来,对于这些省级环保平台,有两点特别值得关注:
 
  第一,如何解决省内“打架”的问题?
 
  在既有的31家公司中,一些省份不仅有省级环保平台,还有水利水务类平台公司。虽然省政府已经明确了环保平台公司的定位,但与水利水务类公司尚存在部分业务重叠和相应的竞争关系。
 
  刚才说过,整合成立省级环保平台的目的之一,就是实现资产优化配置,避免省内不同国企间相同业务的过度竞争。那么,如何实现二者相关业务的整合,一定程度上关系着这些平台公司的未来。
 
  例如山西,前不久刚成立低碳环保产业集团,业务包含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以及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碳减排服务监管、研发设计及投融资等。而早在2020年,他们还由山西省黄河万家寨水务集团和山西水务投资集团合并重组,后又先后并入山西水利建筑工程局、山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以及山西水利厅20多事转企单位组建了万家寨水务控股集团,主营业务里也包含有供水、污水处理等。未来,这两家企业的相关业务是否要被统一整合?
 
  另外,根据之前E20绿谷工作室的报道,在山东省内,除水发集团外,涉及环保业务的省级国企还有山东高速集团、山东能源集团、山东发展投资集团、华鲁集团、山东国投和鲁信集团等6家。未来组建山东省环保集团后,是否也要将这些不同公司旗下的环保相关业务,特别是重合性业务进行统一整合?
 
  一个相反的例子是,2021年经广东省广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改名成立的广东环保集团,被定位为广东省级环保业务平台,致力成为广东省委省政府统筹全省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抓手,但同时广晟集团旗下依然有以东江环保为代表的危废及固废业务平台,粤海集团旗下也有以粤海水务、粤海投资为主体的水务平台。据了解,这三家公司的业务虽有部分交叉,但大部分并不重合,所以至今并没有任何整合的迹象,反而各自有进一步做大的愿景。
 
  未来,这些省内环保平台的走向,成为大家关注的下一个问题。
 
  第二,这些省级环保平台能否不忘初心,达到成立时期望的成果?
 
  很多省级环保集团一成立就瞄准了“千亿级”的目标,如云南省环保产业集团的目标是“打造千亿级环保产业龙头,力争五年内综合排名全国前十”,而四川生态环保集团的目标则是:力争到“十四五”末,资产总额达1000亿元。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是否会如预期一样?
 
  辰于公司报告显示,省级环保平台看似“含着金汤匙出生”,有强大的“靠山”,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问题都能够通过资源聚合快速解决。但调研发现,他们的业务开展并没有想象中顺利,一些省级环保平台深受再发展的问题困扰,出现了“五大困境”。
 
  当然,和许多事物一样,作为地方政府意志和产业发展到现阶段的产物,省级环保平台也是集优劣于一身。未来发展如何,还要看企业的核心优势。
 
  总的来说,地方环保平台有资金、有资源,能够更高效地对接地方政府,未来或许可以发挥其平台作用,整合协调各方面力量。
 
  比如,地方环保平台可以与一些有专业技术的企业合作,地方环保平台负责投资,冲业绩。环保技术企业则负责建设和运营,拿实惠。双方优势互补,真正地解决环保问题,实现长效高效的发展。此外,也可以与一些地方公司合作,比如江苏环保集团与苏州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苏州公司,推荐产业园区环境综合治理;与苏州相城区水务集团、中渭国资公司三方共同出资,成立水资源处理项目公司等。
 
  原标题:26省区已有31家省级环保平台!省内“打架”成为新难题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 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