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农业”,即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实现一地多用,在农业经营设备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嫁接光伏的经营模式,最终可获得农产品与光伏并网双重收益。不止于此,在能源低碳转型的大趋势下,“光伏+农业”已经成为综合乡村振兴与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途径。
2022年年初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也提及了这一模式,强调:一方面要巩固光伏扶贫工程成效,在有条件的脱贫地区发展光伏产业;另一方面,要将光伏、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做作为农村技术设施来建设,并推进电网巩固提升。
作为“新能源+新农业”领域的重要实践,光伏产业正在让最为传统的农业生产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可喜的是,在推行过程中,各地区根据自身经验,总结出一些较为有效的、可复制的、具体的方案,不断丰富“光伏+农业”的内涵。根据运营方式,可将其概括为光伏种植、光伏养殖、光伏水利、光伏村社四大模式。具体有:
①光伏+经济作物
利用光伏板下空间,种植喜阴的经济作物,包括菌菇、中药药材、爬藤类瓜果等等,带动农业生产结构转型升级。如安徽蒙城县板桥集镇,共布设村级光伏电站22座,装机容量达4118.4千瓦,截至目前已分配电站收益资金达2230万元,同时该镇通过在光伏板下种植红薯、绿豆、花生等作物,累计获得板下经济产值达20余万元,成功带动了当地脱贫致富。
②光伏+养殖场
通常,养殖场占地面积较大,空间恰好可以用来铺设光伏板,既不会影响正常的养殖生产活动,光伏板还能起到一定的遮阳、遮雨功能。如重庆市忠县八德村光伏产业区,在光伏板下建起生态养殖厂,散养香猪、山羊等,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③光伏+农居屋顶
随着整县推进政策不断落实,在农村自建房屋顶布局光伏运动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在甘肃高台县乡村振兴示范,当地与有关企业合作,通过出租屋定的方式,为村民安装光伏发电板,让农民不用投入,就可以享受到“阳光收益”。按标准,平均每户一年收益可达千元。另外,当地公共建筑上也架设起光伏板,每年能为村集体增加近3万元的收入。
……
光伏与农业的结合,一经推出便受到行业的追捧,加上其可实现政府、企业、农民、环境等多方共赢,发展前景也是一片向好。
原标题:“光伏+农业”边界外拓,为乡村振兴赋“绿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