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海鲜水产逐渐成为了消费者餐桌上的常客,消费量节节攀升。在此背景下,以蛏子为代表的贝类水产为地方乡村振兴、村民增收提供了新的路径,各地纷纷兴起规模化的蛏子产业,蛏子养殖、捕捞、加工等产业链条加快补齐起来。为了满足批量化的生产需求,我们也能看到烘干设备等机械在生产中逐步投用。
我国有四大海域,盛产海参、鲍鱼、乌贼、青蟹、贻贝等各类海鲜水产。得益于近年来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以及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加快搭建起来,沿海地区与内陆城市的居民在海鲜消费上发生着量变与质变,不仅海鲜消费量不断增长,能够吃到的海鲜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品质越来越好。
伴随着海鲜消费渐长,除了出海捕捞带来的收获以外,我国海鲜水产养殖产业也快速成长起来。其中,以蛏子为代表的水产凭借自身的“不一样”属性成为了香饽饽,浙江宁海、福建福清等地蛏子养殖规模日益壮大起来。
要说蛏子的“不一样”,其壳狭窄而细长,呈剃刀状,有“西施舌”之称,与人们印象里的常规贝类大有不同。梁实秋在散文集里对其曾有“西施舌属于贝类,似蛏而小,似蛤而长,并不是蚌;水管特长而色白,常伸出壳外,其状如舌;尝到西施舌,莫不惊为美味”等描写。
而蛏子进入消费市场,除了鲜食以外,蛏干也是一种主要的消费形式。据说晒干后的蛏子色泽呈蛋黄、肉质肥厚,还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十分美味。同时,蛏子经过产后加工的打磨后,每斤蛏子干价格可以达到数十元至数百元不等的市场表现,对其附加值提升、产业增收也有着重要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近年来蛏子在规模化养殖中也逐步开始了机械化加工的转变,例如烘干机的引入就替代了传统的日晒风干,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生产模式。据了解,目前蛏子干燥多选用的是热泵烘干机。
正如人们所知,热泵烘干采用封闭循环干燥,温度、湿度、干燥时间等参数可以根据物料加工需求进行调节,具有干燥质量好、高效节能、不易产生污染等优势,近年来在食品生产加工中多有应用。当热泵烘干设备应用到蛏子加工中,蛏子往往会被先进行头道50、60℃左右的烘干,将其含水率降到一定水平,而后对其进行冷藏(或自然环境)存储使之回潮后,再进行一次烘干。经过层层干制后,成品蛏子干也得以一改传统干制带来的质地粗硬、品相不佳等弊病,在色香味方面均实现了升级。
近年来,海鲜水产消费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这对于上游产业来说正是一大机遇点。通过生产加工上的提档升级,带动产品提质增效,是推动蛏子产品抢占市场的关键落脚点,上游生产主体应当及时关注适用机械设备的发展动向,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