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杭州,最是浪漫温柔。暖风微醺,柳枝摇曳,还有无数花海惊艳着众人。2009年伊始,杭州在各大高架沿线种上了月季花,这些绚丽多彩的花朵在初夏盛放,让高架桥美成了一条条“空中花廊”。而在这背后,是对杭州高架绿化养护能力的考验。这不,在余杭,当地为了这个“美丽事业”下足了“节水”功夫,首次选择再生水灌溉花卉,实现了污水“再就业”。
摸清底数 精准施策
近日,运溪高架两侧每个花箱内部都已装上了支管道,为花卉提供特殊的灌溉水源。这些支管道连接着杭州余杭、良渚、崇贤三大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出口的主管道,从污水厂中排出的再生水将直接通过主管道进入支管道滴灌高架花卉,节约了水资源,实现了污水“再就业”。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不断流入,余杭区生活、生产、生态等领域的供排水量急剧增加,污水处理能力也亟需同步提升。对此,余杭区先后实施了余杭、良渚、崇贤等污水处理厂,不断加大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与此同时,大量处理后的再生水也随之而来。按照以往做法,这些再生水都将就近排入河道,很是浪费。如何高效利用再生水,成为余杭区在水资源管理方面重点思考的新课题。
为此,余杭区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底数,相继编制了《杭州市余杭区给水工程专项规划》《杭州市余杭区污水工程专项规划》《杭州市良渚组团及瓶窑镇污水工程专项规划》等规划,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余杭污水厂再生水回用工程方案》,明确提出污水厂的再生水可用于工业生产、市政杂用、生态环境等,并规定市政绿化用水不得使用自来水,需采用河道水或再生水。
在此背景下,高架花卉“再生水回用”浇灌系统应运而生。
联动协作 变废为美
余杭区东西向快速通道(运溪高架)是“杭州中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连接着该区主要文化节点和重要旅游资源,是全面构建余杭区生态绿网、合力推进“美丽余杭”建设的前提。按照杭州一贯的做法,这条高架沿线也将种满月季,在未来加入“空中花廊”队伍,成为新晋“网红”。
随着近年来国家大力宣传节约用水,节水观念深入人心,节水行动轰轰烈烈,何不以此为契机,把再生水用于月季养护呢?
说干就干!2021年初,余杭区林业水利局、余杭区交通运输局、余杭区环境(水务)公司以运溪高架为试点,三方联动、协力设计,同步推进道路建设与再生水管道铺设工作,将余杭、良渚、崇贤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通过加压进入运溪高架浇灌系统,变废为宝、变废为美,着力打造一条全域景区建设串珠成连、连线成片的主干架。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目前,运溪高架沿线已建成39个集水池和水泵,作为加压供水池;建成65个主线高架滴灌系统,32个匝道、互通滴灌系统。其中,滴灌系统密度为0.5千米一个,确保高架花箱供水稳定性。
除了运溪高架,在不远的将来,良渚污水处理厂还将为杭宁高速至毛家漾港路段进行绿化灌溉,毛家漾港至项目重点(南段)全长14.34千米路段花卉灌溉水源也将由余杭污水处理厂供给。
“这三个项目都隶属于余杭区东西向快速通道配套(高架花箱及亮化)工程,建设内容包括高架花箱工程、再生水利用浇灌系统、花箱保湿滴灌系统,总长34.5千米,总投资近3亿元,计划今年下半年全部完成。”余杭区林业水利局河湖中心主任徐敬说。
精打算盘 高效节水
余杭污水处理厂、良渚污水处理厂和崇贤污水处理厂供水范围均匀,可有效持续提供再生水。徐敬现场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以运溪高架为例,设计供水能力约每日0.7万吨,按照每吨4元的市政绿化用水价格,再刨除不需要浇水的阴雨天,全年可节约费用近600万元。不仅如此,新安装的滴灌系统采用自动供水系统替代传统车载人洒浇灌模式,每年可节约养护人员和设备费用约200万元。“这还只是算得清的经济账,再生水再利用对于节约清洁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带来的社会效益,是远不可用金钱估量的。”徐敬感慨道。
那么,该套灌溉系统是否会影响高架通车呢?
徐敬告诉我们,该滴灌系统采用的技术,是将再生水通过干管、主管和副管上的滴头,在低压下向土壤缓慢滴水。滴头让水慢慢滴出,水在重力和毛细管的作用下进入土壤,使作物根区土壤保持较好的含水量。该做法避免了大水漫灌造成的水资源浪费,也不影响车辆行人通行。
随着中国城市化迎来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绿化建设成为居民幸福生活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随着污水处理厂处理率逐渐提高,出水水质稳步提升,扩大再生水利用领域和规模,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成为未来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一条重要途径。
原标题:绝了!高架“节水美学”了解下~